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1)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風電發展的新機遇”為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國際成熟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國際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設備智能運維論壇”“碳達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等不同主題的15個分論壇。
以下是開幕式致辭、主旨發言嘉賓精彩觀點摘要:
李俊峰:每年一億千瓦風光增長目標并不夠,我們需要做得更多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
我們需要做出更扎實,更積極地奮斗,才能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不僅是2060年碳中和這樣一個遠景目標,包括2025年實現20%非化石能源指標,2030年實現25%的非化石能源指標,及相應的發電量的指標,以及實現2035年溫室氣體穩中有降這樣一個目標,都是任重道遠的。
若要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穩中有降,首先是化石能源消費,或者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應該開始下降,這下降就要求我們的非化石能源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滿足新增能源的需要,同時還要有總量的替代,或者存量的替代。所以,不能滿足于目前每年大約一億千瓦的風電和光伏的增長目標,我們要做得更多一些。
徐建中:科研人員應沉下心來研究科學技術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建中
中國廣大北方地區冬天需要供熱,供熱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現在把可再生能源以風能為主建立風熱的供熱系統,就能使得我們廣大北方地區有了一種沒有污染的,也不產生霧霾的新的供能的方式,這對國家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風能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所包括的科學技術問題。我們要有一部分人沉下心來研究科學技術問題,把成本進一步下降,用途更一步廣泛,使風能為我們實現“雙碳”目標,為實現能源革命做出更大貢獻。
石定寰:風能太陽能是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軍,二者要加強合作

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石定寰
未來,風能、太陽能是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軍,這兩大主力軍不能各自為戰,要加強相互合作,相互協調。我們很早就提出多能互補,風能、太陽能通過互補,為新型電力系統做出貢獻,解決系統性問題,包括傳輸問題、儲能問題、應用問題。這么多風電廠,將來能不能更多的跟工業領域的高耗能企業直供,大型鋼鐵廠,如何引用風電解決供能問題等等,我認為需要很好的研究。讓新能源與工業系統、交通系統、建筑系統、農業更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做出貢獻。
白思娜:與中國在海上漂浮風電領域的合作是大有作為的

挪威王國駐華大使館大使白思娜
大規模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是確保可持續發展和避免極端的氣侯變化結果的必要條件。海上風電在向碳中和過渡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全球范圍內海上風電容量在過去四年幾乎翻了一番,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基本上所有海上風電廠的基礎都在海底,這些結構通常是潛于60米的水域。通過我們計算,世界上超過80%的海域比其更深。
目前,有很多挪威公司在海上風電行業現在正在與中國的造船廠進行密切合作,不管從環境角度還是商業角度來說,我們認為與中國在海上漂浮風電領域的合作是大有作為的。通過合作,我們可以生產更大更輕更有效的裝置,可以通過降低成本使風電更具競爭力。
吳僑文:希望加強中英合作,英國愿意提供經驗,英國也需要中國

英國駐華大使館英國國際貿易部貿易使節吳僑文
我們需要與中國的合作,我們在英國有很多宏偉的目標還是非常有挑戰的。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很多新的合作伙伴,包括風電廠還有一些組裝廠,需要新的基地。具體來說,我們需要15個新的海上風能制造設備,三個渦輪機的短倉,裝備廠以及兩個渦輪機塔架制造基地和兩個單裝基礎設施,兩個變電站平臺制造商。英國歡迎中國投資英國海上風電,我也希望邀請中國的設備制造商。現在是中國投資英國海上風電供應鏈能力最佳的時候,我們也愿意給你們提供服務。
竇雯:與中國緊密合作,進一步實現氣侯轉型應對方面的挑戰

丹麥王國駐華大使副館長,公使竇雯
中國和丹麥對于綠色轉型有著共同堅定的承諾、共同的目標。與中國進行緊密合作,才能夠進一步實現氣侯轉型應對方面的相關挑戰。現在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讓我們保證可再生能源在供應方面的穩定性。丹麥希望能夠建造世界上第一個能源島,建成后它將為一千萬歐洲家庭提供綠色電力。這將會是中國和丹麥在未來合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潛在的領域。
孫永才:把風電裝備業務打造為支柱業務,助力中車雙碳行動計劃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
9月中旬,中國中車發布了雙碳行動計劃,體現了中國中車踐行雙碳戰略,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定態度。面向十四五,中國中車將以6G、綠色投資、綠色創新、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綠色企業為目,面向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技術鏈,充分整合減碳、零碳和負碳技術,全力推動節能低碳技術創新,加快軌道交通裝備、風電裝備、新能源客車等綠色產品研發,為我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中車技術,中車產品和中車方案。
林剛:華能新能源大型基地開發格局逐步形成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林剛
華能集團新能源裝機持續增加,結構優化調整,效益逐步凸現。2021年三季度華能集團新能源項目核準備案開工均已突破千萬千瓦。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37.51%,較2015年底提升9個百分點。今年1-9月份,華能新能源板塊以17.5%的裝機比例貢獻了電力利潤的75%,其中風電占比76%。此外,新能源大型基地開發格局逐步形成。華能集團持續全面推進基地型、清潔型、互補型、集約化、數字化、標準化能源布局基本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