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陽江海域成功安裝,項目引起各大媒體轉載和報道,據悉,這是由近期上市的三峽能源投資建設,單機容量5.5兆瓦,光是葉輪直徑就達158米,相當于3架波音747并排的寬度,風輪掃風面積則相當于3個標準足球場。這臺“龐然大物”的出現引發市場熱議,一方面是因為則代表我國漂浮式海上風機安裝取得零的突破,為未來深遠海風電規模化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這也顯現出在“碳中和”目標導向下,繼陸上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之后,海上風電也已成為新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
風力發電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綠色能源技術,在陸地風電場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已經注意到陸地風能利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由于海上豐富的風能資源和當今技術的可行性,海洋將成為一個迅速發展的風電市場。2010年是海上風電元年,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啟動,國家能源主管部門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地申報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同時按“先試點、后擴大”原則建設。
雖然我國海上風電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憑借海上資源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等特點,近年來速發展迅猛,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526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403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23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分布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占比約54%,“三北”地區占46%,風電開發布局進一步優化。
今年以來,海上風電項目發展更加快速。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要求陸上和海上風電項目必須分別在2020年底和2021年底前完成并網發電才能獲得補貼,隨著補貼將在今年年底結束,不少企業紛紛加快對于海上風電項目的布局抓緊搶裝。據國際能源咨詢公司RystadEnergy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將進一步增加11.8GW,預計年度增長率為37%,其中,引領新增裝機的將是中國,中國將會貢獻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的63%。
雖然海上風電國補退出,但是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仍鼓勵
地方政府開始陸續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支持海上風電發展。據首創證券研報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目標如下:廣東17GW、江蘇8GW、福建5GW、浙江4.5GW,山東計劃十四五期間開工10GW。考慮到目前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0.42GW(截止2021年4月底),海上風電高成長屬性凸顯。此前浙江省已發文明確盡快出臺海上風電地補政策,結合發改價格〔2021〕833號文的相關要求,預計各省地補有望年內全面落地。
海上風電市場持續向好,對于產業鏈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近期,風電行業龍頭
明陽智能
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8.8億元到9.8億元,同比增長65.84%到84.69%。公司指出,業績變動原因在于2021年上半年度風電行業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公司風機對外銷售規模較上年同期上升,使得公司風機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同時,上半年持有電站權益并網裝機容量較上年同期增加,使得公司發電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明陽智能主營風電機組制造和風電運營維護,其能風電整機制造板塊包含風電機組的研發、葉片等主要核心部件的制造、整機生產制造等業務。民生證券指出,公司海上風電優勢明顯,地處廣東區位優勢明顯,同時積極開拓福建和江蘇市場。同時,公司前瞻布局漂浮式風電,定增投建10MW級海上漂浮式風機設計研發項目,為風電遠海時代打下堅實技術儲備。
另外,葉片龍頭企業中材科技預計2021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89億元至19.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00%至120.00%。 對于業績變動原因,其中有關風電方面,中材科技表示,風電葉片產業受搶裝后風電招標價格持續下行的影響,傳統葉片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大增,葉片產業快速推進“大功率、大葉型”新產品投產,海上風電葉片放量,確保了葉片產業盈利能力保持相對平穩。
風電液壓設備行業龍頭川潤股份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500萬元–4,500萬元,同比上升63.61%-110.36%。風塔及零部件龍頭天順風能預計實現凈利潤7.60億元至8.69億元,上年同期為5.43億元,同比增長40%-60%。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5.67億元至6.16億元,上年同期為4.93億元,同比增長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