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時節,沿海灘涂,一座座風力發電機迎風矗立,碩大無比的風翼就像是一架架“大風車”,在勁風的吹動下緩緩轉動,成為一道閃亮而獨特的“風景線”。
新能源產業發展,大豐正大步流星。近年來,我區以高質量發展為“度量衡”,把新能源及裝備制造作為主攻“3 3 3”特色產業之首,用心研究產業“底價”和“未來”,聚焦項目建設不動搖、聚力開放創新不停步,落下一顆顆厚重“棋子”,全力推進新能源產業一路“高歌猛進”。2019年,全區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產業開票銷售占到全市的近40%。今年1-8月份,大豐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開票銷售120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風電占比達到84%。
謀變:厲兵秣馬搶占先機
近日,鹽城市公布了新能源創新示范十大工程。其中大豐可謂占盡了“風頭”,共有四個項目榜上有名,分別為國內首個風電水一體化項目、國內首個海上風電實訓平臺、國內風電行業首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首個分布式智能微電網項目。“風光無限”的新能源產業,已成為大豐最具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歷經“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到高”等發展階段的海上風電產業,真正成為了新能源產業的“主靈魂”。
將時光回撥。10多年前,作為資源型城市,大豐的傳統產業一直占比過大,產品“傻大黑粗”。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加速轉型升級,實現鳳凰涅槃?目光“鎖定”風電產業。我區坐擁112公里的海岸線,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風速超7米/秒,是建設大型海上風電場的理想場所,約4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可規劃風電場,發展風電產業“近水樓臺”。為了將空間大的資源稟賦變成發展強的現實優勢,我區知勢謀局、借勢登高、蓄勢跨越,從新能源發展的戰略出發,把發展風電產業納入全區重大發展戰略中,并作為支柱產業全力以赴加以培植,開啟了一場“追風逐電”之旅。
眼界高時無物礙。面對這場“主動仗”,我區從零做起,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寬松發展環境、搭建發展平臺,努力把問題一個個破解、使進度一點點推進、讓產業一步步興旺。同時地毯式“尋”風,拉網式“找”風,及時把握風電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抓牢招引風電企業的“敲門磚”,圍繞做大做強產業鏈下功夫,積極引進一批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項目。隨著找支點“巧登高”、建引培“強磁場”、設載體“快孵化”等一系列措施的深入推進,風電產業發展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光時刻”。
翻開風電產業的“成長檔案”,發展成果分外精彩。先以企業為例。11年前,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駐大豐,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蘇金風科技。11年后,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生產、研發、培訓、服務、出口為一體的海上風電基地。公司擁有授權專利100余件,牽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等20余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再以園區為證。當初,風電產業園一無所有,從零起步;如今,風電產業園“風華正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8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47.71億元、財政收入21.90億元。2019年園區實現開票銷售136.71億元、同比增長39.14%、規上開票占開發區總量的42.31%,稅收3.27億元,其中中車電機開票首次突破50億元,金風科技開票接近40億元,百億級產業園規模正在壯大。今年上半年開票45.78億元。
聚變: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驅車行駛在風電產業園區,美國TPI、雙瑞葉片、寶誠重工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風電產業大企業、大項目從眼前掠過,一座風電產業新城呼之欲出,釋放著強勁而旺盛的生命力。這片曾經“沉寂”著的土地,因為這些企業的青睞,而變得愈加熱鬧起來。
勢起風至,未來已來。隨著金風科技、中車電機等風電領軍企業的“領跑”,一批風電產業“巨鱷”紛紛來豐爭“風”,先后吸引了美國TPI葉片、丹麥JSB葉片新材、雙一葉片模具、海力塔筒及導管架、錦輝機艙罩、雙菱定轉子支架、廣茂電機矽鋼片、江蘇寶城結構附件、強盛風電塔架、龍馬結構件等零部件企業集聚,全產業鏈條呈現爆發式增長,產業發展陣容更加強大,整個產業集群在大豐實現超百億元產值。此外,國電投、龍源、三峽、上海電力等風電開發商也來豐“排兵布陣”,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2019年,已建成并網的6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發電量25.7億千瓦時,占我區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的41.4%。2020年1-7月份發電量已達23.2億千瓦時,占我區今年1-7月全社會用電量的62.8%。
不僅風電產業風光無限,光伏、新能源汽車、海水淡化等其它領域的蒸蒸日上,也讓新能源產業發展“生態圈”更加完整。落戶開發區的大豐阿特斯3GW光伏組件已投產,近期將再新上3GW產能,明年可形成6GW光伏組件生產能力。總投資40億元、占地440畝的正泰新能源5GW電池片和組件項目已開工,明年可形成一期1.8GW高效晶硅電池和2.2GW高效晶硅組件的生產能力。據悉,到“十四五”,我區將形成超過20GW電池和組件的生產規模,成為我區新能源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此外,由云彩時代集團和高新創投公司共同投資的長岳新能源汽車項目,致力于打造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目標于今年10月實現多款車型的共線生產,年創產值100億元。而在新能源淡化海水產業園里,高度智能化的生產車間安靜而高效地運轉著,一瓶瓶“海露”純凈水正從自動化流水線上輸送出來打包成箱,不由讓人感到陣陣清涼。 “海露”飲用純凈水的銷售日漸火爆令人欣喜,更重要的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海水淡化設備走出了國門。短短幾年時間,從賣水到賣設備,豐海新能源在新能源產業創新升級的路上越走越強,“海水淘金”的效益凸顯………這些“靚仔”的頻頻出現,點燃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熊熊火炬,也成為我區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生動注解。
蝶變:筑巢引鳳投資福地
今年5月,我區人民政府、鹽城工學院、江蘇金風科技三方聯合成立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6月9日,該學院通過省教育廳評審審定,被正式納入首批省級重點產業學院建設序列,是全省唯一以新能源產業為建設方向入選的學院。該學院將聚力打造全國新能源專業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聚集地,計劃每年培養相關專業人才500人次,為大豐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強勁智力支撐。
厚植“沃土”待君來。為搶占行業制高點,我區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匯聚科研人才、延伸產業鏈條、做優軟硬環境,助力新能源產業在質量、效率、動力等各方面發生蝶變。在研發平臺上,發揮特色產業集群中骨干企業龍頭作用,依托現有國家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大型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江蘇中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江蘇省風力發電技術工程中心、江蘇省6MW及以上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工程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平臺,2020年圍繞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建設專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公益性、開放式運行,達到創新資源的有效分工與科學銜接,打造國家級海上風電產業創新中心;在企業培植上,雙瑞風電獲得行業著名認證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頒發的五星級葉片檢查能力和維修能力兩項葉片運維服務能力評估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家通過鑒衡葉片運維服務能力評估認證的葉片制造商;在環境打造上,按照滿足客商需求、接納高層次人才的要求,加快打造開放式鄰里中心,構建新型居民生活圈,提供高品質的社區和商業綜合配套服務……
鋪好路、種上樹,風光自然會不錯。近期,就有金風6自由度16兆瓦實驗平臺、中復連眾海上風電葉片、中天天豐海工裝備產業鏈、海力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韓通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雙瑞海上風電葉片制造、龍馬等項目相繼簽約、落戶建設。隨著這批項目的建設,我區新能源產業必將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顧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