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2019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文 | 訾恒
華潤電力北方大區新能源運維公司
為了最后的補貼,目前風電行業處于熱火朝天的搶裝潮中,由于從吊裝到并網的時間至少需要6個月左右,因此2021年前核準的項目必須并網才能獲得國家補貼。介于此風電相關的配套產業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一路飆紅,市場貨源緊俏,風機價格一路上漲,軸承、法蘭、葉片、巴沙木等配套產品價格也相應上漲,隨著平價上網時代的全面到來,風電行業必然面臨新的挑戰,由于度電利潤的大幅度降低,原來各大電力集團在風資源優勢區搶資源,搶到就是賺到的時代可以說一去不復返了,全行業都在思考這輪“搶裝潮”最后的盛宴過后整個陸上風電行業該如何發展。
目前因為政策的挑戰,時間緊迫,所有的電力集團都將關注點放在了如何在2021年之前將已核準的項目投產,并且抓住2020年最后的核準機遇核準已有的開發協議,但筆者認為萬萬不能忽視此輪風電投運后的風電運維市場,目前應該開始布局搶裝過后平價時代的風電運維工作。
先說說國內目前風電場的運維方式,國內大多數的風電場以班組為單位,輪換休息。這種模式是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一種管理方式,風電機組在質保期內時,風電機組的檢修和維護工作主要還是由制造廠來承擔,風電場的工作人員主要還是負責風機的運行和檢修監督以及風電場升壓站電氣設備維護、調度數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風電機組出質保后,一般風電公司會設立檢修班組或者是成立運檢一體化的班組進行風機維護,隨著風電場自行維護的開展同時伴生了許多工作任務,如安全質量管理、耗品備件的管理等。隨著建設速度的加快,運營裝機容量的增大,風電的運維人員需求量大,新行業內大多數人員缺乏風電場的運行管理經驗,且許多新建的風電機組運行多數都在質保期內,風電機組的維護檢修都由風機制造廠家負責,風電投資公司一旦忽視自身的運維人才培養,在風機質保期后,由于缺乏具有足夠能力的運維人員,其馬上面臨風機故障維修時間增長,可靠性下降,成本上升等問題,加之國內部分整機制造企業涉足風電機制造的時間較短,缺乏風電機組運行后維護制造經驗,出質保后遺留有機組缺陷,增加了風電公司的維護成本。風電場規模擴大以后,傳統的分班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風電場正常運行,隨著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加,此種矛盾愈加突出,運行管理和設備維護都需要增加人員、增加成本。
因此國內大的風電集團都開始做風電場的集中運維,將風電場的數據集中到一個區域的數據中心進行監控,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風電場現場人員的值班工作,同時幾乎所有的風機制造商都在做自有機組的SCADA監控系統,并相應的延伸到為風電場投資商提供數據服務,例如風功率預測,故障預警,微觀選址分析,智慧運維分析等工作。國內大的電力集團多數已經根據自身的裝機情況建立了自己的數字化風電場運營管理平臺,各有特色,多數平臺具備大數據挖掘、智能分析與診斷、故障預警、故障預測、故障庫和知識庫的建立及持續優化、預防性檢修、備件供應、風功率預測、電力交易等集中管理功能。信息平臺使風電公司可以在現場無人或少人值守條件下,對所轄風電場進行集中管理,對所有運維所需的人、財、物集中調配,再加現場的檢修維護,使風電場的運維成本下降,讓信息化提升經濟效益。華潤電力在業內率先實踐了風電集中運維的模式,采用風電場監控集中,風機分布檢修的管理方式,并且了成立新能源運維公司進行管理,走專業化管理的道路。風電場的運維包含多項內容,如風電機組集中監控、升壓站的設備監控,電網調度管理,風電場生產管理、風電機組狀態評價與診斷、備品備件供應、技術服務等,在提高人機比,降低風電運維成本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提高風電運維的效率,降低運維成本,風電運維的集中化、信息化是必然方向,集中監控的模式也是風電行業和大數據、物聯網擁抱的必然方向。但目前風電行業的集中監控模式,可以說只能實現信息層面的變化,就是依托于信息化將原本分散的采集、分析、監視功能集中化,個別的公司實現在了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開發,拓展了信息采集監控的功能,但這些也僅僅是在信息基礎上的變化,真正能夠利用集中監控模式改變風電行業風機和變電站設備維護現狀的沒有,真正能夠解放降低風機維護人員工作量,提高效率的集中監控模式幾乎沒有,反而有些集中監控因為管理模式飄忽不定,權力和義務分配不合理,反而增加了管理層級,造成了風機維護的效率降低,與集中監控、集中運維的初衷相違背。在平價時代到來后,風電行業原來單次核準5萬、10萬千瓦的項目將會越來越少,因為平價后效益降低,規模較小的風電投資同樣需要配備基本的管理和維護人員,從而導致平均運維成本的上升,所以平價時代的項目將向集中化、規?;l展,單體項目的容量起步將向20萬千瓦以上邁進,平價時代后那些5萬、10萬千瓦的小項目如何高效運維、那些單體只有1萬、2萬千瓦的分布式風電項目如何高效運維是風電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在風電場規模大小不一,機型不同,地理位置分布不均的情況下如何用集中運維的模式降低運維成本是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目前各大電力集團所做的集中監控或者是集中運維模式可以說只是解決了最基本的數據集合的階段,我將之比作風電集中監控1.0時代,隨著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隨著我國能源互聯網、物聯網、5G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我國人力資源成本的快速上升,這倒逼著我們必須審視目前的集中監控集中運維模式,倒逼著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目前的風電維護檢修方式。同時我們看到我國強大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強大的物流能力給我們將來的運維工作帶來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隨著風電平價時代的到來,隨著5G等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將來的風電集中運維發展方向,應該是更加集中化,專業化,高效化。集中監控、集中運維應該從簡單的信息集中分析的集中監控1.0時代開始向管理的集中、技術服務的集中、采購的集中、備品備件的集中配送轉變,我稱之為集中監控2.0時代。在集中監控2.0時代,集中監控中心將轉變為“集中運維服務中心”。目前國內的特許權大型風電基地的開發中政府已經在嘗試將不同投資公司的風電機組建設統一的升壓站和監控中心來進行運維,這種模式多是政府層面的考慮,便于政府的統一管理,存在的不同公司之間的利益和責任不清的問題,并非是企業自發的集中監控模式。集中運維服務中心應當是在集中監控1.0的基礎上集合了數據采集分析和備品配件配送、服務配送的新型集中運維模式,它可以是同一風電集團的不同風電場的集中,更好的是不同風電集團在同一風電區域內的集中,風電的集中監控2.0中心更像一個類似于淘寶、京東網式的互聯網服務銷售中心,不同在于淘寶、京東賣的是物,集中監控中心2.0是通過信息化和物聯網賣的服務。當集中監控中心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發現風機出現或者即將出現不可復位的故障時,集中監控中心可以按照客戶要求發起備件或者風機檢修的配送服務,或者集中監控中心可以代理1萬、2萬、5萬等小規模風電企業的維護服務,通過監控發現故障時,就即時派送維護服務。
這種模式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經濟性,經濟賬能不能算過來是客戶是否考慮采用集中監控2.0模式委托業務的動力,采用集中監控服務中心的模式后,首先一些5萬kW以下的風電場可以考慮風電場的全面委托服務,自身無需建設監控,無需配置監控和檢修人員,無需考慮備品備件的采購和儲備,以及避免一系列因為要有常駐員工而產生的問題。二是派送備件配件和服務的及時性和可靠性,如果風機故障后派送的備件、服務不夠及時或者雖然派送了服務但是服務的效果沒有保障,那么會增加客戶的成本,客戶就會猶豫采購集中監控2.0服務的必要性。
以上兩個問題是集中監控服務中心能否成功的關鍵,第一條如果可以成立區域性的集中監控服務中心(或者有些人愿意叫風電集中運維公司,智慧運維公司什么的),能夠建立成熟的備件和服務供應鏈體系,那么這種新型的運維模式可以說是徹底解決了小規模風電公司運行維護的痛點,必然是有市場的,將來一些小規模風電投資商或者分布式風電商將不用再考慮運維的事情,他們僅僅需要在財務層面做好投資回報率的測算,投產后一切都可以交由集中監控服務中心來做,他們不會再因為考慮投產后的維護問題而制約開發和建設的進度。第二點備件配件和服務配送的及時性和可靠性,這一點上是2.0時代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細想想當年在淘寶如火如荼的時候,京東是如何迅速發展起來的,淘寶時代做電商的也有很多為什么京東在起步階段雖然虧損但是卻快速發展股票估值一直增長,是因為京東抓住了淘寶消費者的痛點‘物流’,為解決物流慢的問題,京東開始做自有物流,通過實時的訂單出庫,把全國大部分區域的配送時間縮短到了24小時之內,你此刻在手機上一點確認付款,同時遠在北京的京東倉庫中的機器人即開始自動查找貨物并將貨物出庫帶到物流車上,實時的訂單派送帶來的高效,從此人們才愛上了京東模式,體會到了互聯網消費的便捷性所以京東得以高速發展。所以我設想集中監控服務中心的備件配件和服務的配送應該是京東模式,集中監控服務中心接到需求時發起實時的配送服務,當然可能會有行業的特點,但是配送的及時性是生存的關鍵,如果客戶認為從集中監控服務中心配送會比自行采購或者自行建設庫房低效或者昂貴,那么即使他們有這樣的懷疑這種集中監控服務中心的模式也不會成功,所以集中監控服務中心的模式應該是實時配送,應該下決心采用實時配送的模式來保障風機的故障處理及時率,從而降低業主的庫存成本,如果我們的配送及時性帶來的價值大于風電場自主建設庫存的資金沉淀成本那么業主自然會選擇集中監控服務中心的模式,雖然業主增加了配送時間段的停機時間,但如果停機時間內造成的損失低于風電場為了保障維修而儲備大量備件所產生的成本時,這種模式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也就會被大多數的風電場業主接受。
新型的風電集中監控服務中心模式打破了原來風電集中監控只能由一個電力集團自主建設維護的桎梏,使得單獨成立風電集中監控服務中心式的運維公司成為可能,這種2.0模式關鍵是確定了風電集中監控服務中心的盈利模式,使得獨立的風電運維公司實現盈利變為可能,而不是僅僅像1.0時代作為一個公司的成本中心來運作。同時高速發展的5G技術,物聯網技術、不斷提升的風機智能化技術也將會給集中監控服務帶來隱性的變化,最終會改變整個風電行業的運維模式。(作者:訾恒,華潤電力北方大區新能源運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