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24日,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9)在北京隆重召開,大會主題“風電助力‘十四五’能源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可持續”。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舉辦以來,已連續舉辦12屆,成為北京金秋十月國內外風電行業爭相參與的年度盛會。
CWP2019風電場場長論壇于10月22日在新國展成功舉行。來自三峽集團、國家電投、龍源電力、中國海裝等知名優秀風電場場長結合自身實踐,圍繞“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等幾個方面,共同探討提升風電場收益的最佳方式。
風電平價時代越來越近了,相比標桿電價時代“閉著眼都能掙錢”,平價時代的風電開發商必須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用更有技術的洞察力和技術判斷力對項目的發電量、度電成本等進行精確測算,讓技術驅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才能提升發電場收益,更好的達到項目預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面對新的形勢,開發企業必須迅速做出改變。應該轉變觀念,根據資源、環境條件的變化以及風電項目自身特點,調整開發建設與運維管理方式,推動各個環節朝著更加智能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并以全生命周期為視角來降低度電成本。
在平價上網的大背景下,限電消納問題還沒有解決,雙細則考核又逐步推出,再加上低頻高頻等一系列的要求下,如何使風電場的經營更健康更可持續?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風電場場長陳俊清認為風電場的區域化運營是發展的必經之路,天潤新能依托金風科技在全國范圍內設立的二級部和在區域運營中心設立三級部,儲備日常風機所用的備頻備件,節約了風機發生故障后等待備件的處理時間,也提高了風機因備件損壞導致的故障處理效率。此外,采用一鍵理賠和一站式服務,風機發生損壞,一鍵理賠和一站式服務,縮短了因大部件損壞導致風機的損失電量。
中國海裝景峽200MW風電場場長王乾更看好風電場智慧化建設,他認為智慧化建設能使落后風場處于領先水平。景峽200MW風電場通過風機設備遠程運維系統、風電場實時監控系統、風機壽命管理系統和風預警分析系統的增設完成了智慧化風場的建設,與周邊風場對標處以領先水平。智慧化風場建設可以把預防性維護服務的理念、智能化設計、基于大數據預警運維,智能化的診斷和評估,加上氣象安全、風資源信息、智能化的建設方案,以及預防性維護策略的實施,智能化的決策和執行方案,綜合的結合起來來管理整個風場。
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內蒙分公司蘇右風電場場長黨繼平表示,老舊機型綜合治理可以提升風機可利用率。蘇右風電場有50臺北重風機,因風機自身設計缺陷,自2009年投產以來大小故障層出不窮,日均故障15臺以上,長期故障停機20臺以上,風機年平均可利用率低于80%。蘇右風電場歷經三年刻苦專研,完成了北重風機綜合治理項目104小項,并成功進行了6項小型技改,風機可利用率也提高到了97%以上,2017年至今風電場自上而下,齊抓共管,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將風機可利用率提升到99.6%。
變頻器作為風電機組重要部件,影響著風電機組并網運行,目前變頻器故障占風電機組總故障率相對較高,風電機組變頻器里面主要的部件是IGBT核心部件,這個部件損壞也是相對比較高的。山東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北海風電場場長李玉兔表示可以通過四步技改降低變頻器故障率。第一,針對大功率變頻器,采用空氣冷卻方式,在原有的散熱基礎上增加冷空氣提高散熱效果;第二,在滿足降溫的前提條件下,最大限度降低自耗電;第三,增強變頻器的通風與智能相結合的效果;第四,通過數據分析從通風量和制冷效果這兩方面進行技改。
海上風電機組相對陸上風機來說,可靠性較低,在海上惡劣天氣環境下,風機和相關設備的故障率較高。維護成本也比較高,占項目全周期總成本的20%-30%,是陸上風電運維成本的2到3倍。目前海上風電場離岸越來越遠,對可達性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且海上風浪大,對船只方面要求很高。三峽新能源海上風電運維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國斌表示,為了積極推進三峽新能源遠程集中監控、現場少人職守、統一規范管理的電力管控模式改革,同時為了適應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開發,專門組建了海上風電運維公司,對精細化運維管理做了一些探索。如對管理模式做了調整,包括運維模式、檢修模式、資源配置以及業務的分布拓展等。
南方海上風電聯合開發有限公司桂山海上風電場值長易偉認為,有效降低海上風電場的運維成本是提升效益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海上風電場的環境復雜,風機的機組的故障率比較高,導致維修的工作量比較大,成本較高。可以通過降低人力資源的配置成本實現海上風電場運維成本管控,如運營人員在陸上可以實現對海上升壓站平臺輸配電設備及風機實施監控,倒班模式可以采取四班三倒或五班三倒,再根據故障處理定期維護檢修任務等。另外,可以抽調一兩名值班員,跟隨廠家參與現場風機調試,故障處理及定期維護工作學習,后續可以成立自己的專業檢修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