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和歐洲商會(ECCT)共同舉辦的全球海上風電峰會在臺灣地區臺北市落下帷幕。作為參會機構之一,DNV GL發現,臺灣地區海上風電的發展已經引起了當地利益相關方和全球海上風電產業的極大關注,我們也有信心推斷,該地區在海上風電發展方面的規則、參與者、政府政策以及公眾對行業發展的反響都將為亞洲乃至全球海上風電行業帶來借鑒意義。
其間,我們也見到了許多久未謀面的全球風電產業的客戶,其中很多客戶已經非常好地執行了本地化原則,從而更好地贏得臺灣地區海上風電日益增長、讓人鼓舞士氣的發展機會。
回想2012年初,臺灣首個海上風電試點項目在政府的資助下正式啟動,現在看來,臺灣并網風電機組容量到2025年將快速增長至5.5GW。臺灣風電行業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歷程,其中許多經驗和教訓對其臨近的日本、韓國和越南等海上風電市場都是寶貴的。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制定自己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時,完全可以從臺灣地區取經。
最近,業界一直在討論本地化需求的議題,我們總結了臺灣地區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五大亮點,與其相鄰的國家和地區有望從中獲取“他山之石”的經驗。
(一)產業鏈的本地化
首先,由于一直致力于對全球眾多風電機組制造商及其零部件供應商的設計和認證工作,我們深知打造新的供應鏈絕非易事,更不用說缺乏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的本地化供應鏈了。雖然擴大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確實誘人,但投資成本過高以及在全球供應鏈競爭上缺乏明確戰略,也會讓本土企業卻步。
正如DNV GL全球海上風電業務負責人Peter Brun先生在闡述越南海上風電發展方面的觀點時所言,新供應商必須考慮該地區的發展潛力,并尋求獲得相關的輔助能力,以便在未來有競爭力。這些年來,我們看到確定這一點的潛在供應商越來越多,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歐洲海上風電發展過程中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也告訴我們,產業鏈的本地化不可能完全實現。
(二)基礎設施開發
其次,還有來自對基礎設施缺乏方面的擔憂,譬如缺乏熟練的工人、船舶、電網基礎設施等,這些擔憂主要來自開發商,他們一直嘗試著在本地化需求和優化度電成本(LCOE)之間取得平衡。但是,開發的初期階段對詳細信息的缺乏并不一定會對項目造成不利影響。現在一些建模工具可以幫助各種利益相關者做出不錯的預測,并填補信息空缺。例如,DNV GL風電設計工具(Turbine Architect)可以對各種場景進行壓力測試,從而評判不同選項的利弊;而我們的風電場分析工具(Windfarmer: Analyst)則能對風電場的預期發電量進行建模。
另外,“基礎設施”一詞并不局限于“硬資產”。培訓和管理等“軟”資產也是必需的,軟技能和本地人才的發展也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從好的方面來看,臺灣一直做得很成功,他們愿意向行業中更有經驗的利益相關者學習和實踐。最近,我們與臺灣當地認證團隊合作的培訓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除了進行各種海上風電的相關培訓,這些年我們為臺灣多個公司分享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從了解項目開發風險到項目認證整個過程,從而提高他們在當地的競爭力。我們也相信,這些知識技能的分享會讓大家的工作推動起來更加容易。
(三)技術進步
風電機組技術的發展速度遠比我們預期的要快。就在幾年前,這個行業主要關注3MW-4MW的風機,但現在我們卻主要考慮8MW-9.5MW的機組。因此,當地風電行業必須密切關注國際供應商并作出規劃,以對港口和港灣等基礎支撐設施的建設留有足夠的余地,避免最后跟不上發展需求。一旦技術過時和被淘汰,限制條件過多也可能被證明是有害的。
(四)環境與政策影響
由于海上風電項目的規模和選址,環境影響評估(EIAs)和監管部門的審批將一直受到關注。監管和許可流程的簡化,可以讓開發進程更順暢,如果要通過各種機構和協會來獲得批準或同意則會耽誤太多事情。另外,盡早與當地漁業機構接觸也必不可少,這樣可以確保項目在后期階段不會出現重大延誤或受阻。這些也是我們在日本和韓國等其他新興海上風電市場不斷遇到的問題。在這些地區,環境與政策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關鍵且漫長的過程。
(五)經驗與實際情況的結合
最后,雖然大多數海上風電項目都建在歐洲,但是將海外經驗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非常重要。例如,與歐洲不同的是,臺灣、日本和韓國這些地區的風電場選址通常要經受臺風、地震等極端條件的考驗與測試。而且,在風機的設計階段也要考慮這些因素以及其他類似因素,以確保風機能夠正常運作甚至超越其設計壽命。鑒于此,我們也啟動了一個產業聯合計劃(JIP),旨在減輕風電場在臺風和地震中遭受的沖擊,并統一相關風機設計方法,建立臺風、地震環境下的風電場新的指導標準。
總之,臺灣海上風電市場挑戰與機會并存。隨著人才和資本的涌入,我們期待亞太地區的海上風電市場也迎來激動人心的發展時刻。在DNV GL,我們已經預見這一變化,并在擴展我們的本地認證和咨詢團隊,以幫助當地的風電業界和開發商利用DNV GL豐富的全球海上風能經驗以及對當地獨特情況的管控,來實現其海上風電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