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一五八”戰略“逐步趕超”階段的起步之年。作為大唐集團風電標桿企業,大唐新能源赤峰公司 (簡稱赤峰公司)深入貫徹落實“1382”總體要求,帶領全體干部員工戮力同心、攻堅克難,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抓手,加快創建“最大、最強、最優、最美”風電場,助力大唐集團全面提速建設國際一流能源集團。
擴大規模優勢,裝機總量“最大”
規模優勢是發電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該公司搶抓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在原有“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基礎上,建成了同一投資控制與運營主體、同一區域世界最大風電場,總裝機達151.03萬千瓦,投產風機1136臺。
該公司通過優化工程設計,嚴格管控合同結算和工程變更,使新建項目單位千瓦造價低于大唐集團造價目標值,創五大集團同期同類型機組造價指標最低。在以往“苦干”“實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巧干”,提前分析項目建設中各個環節是否存在改進潛力,梳理各項目施工進度計劃、合同簽訂、設備供貨、工程設計、征地及付款等相關工作細節,為項目開工做好充分準備。抓住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質量管理、工程進度管理、工程造價管理關鍵點,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加強節約意識,推動優化設計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常態化,全力打造“造價低、工期短、質量優、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安全高效、保質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提升發電能力,企業效益“最強”
繼2017年全面刷新全年發電量、月度發電量、單日發電量最高紀錄后,2018年,赤峰公司首季度超額完成發電任務,同比增發2.8億千瓦時,各項生產經營指標持續向好。
該公司牢牢抓住跨網送出限電比降低的優勢,利用集控中心調控作用,抓住用電高峰,緊盯限電低谷,實現總體送出負荷最優配置,做到“度電必爭”。各風電場利用小風時段全力搶修故障風機,并結合春檢專項活動針對多發性故障開展專項整治,派駐專業管理人員深入現場解決疑難問題,繼續推動班組間發電小指標競賽,利用系統小風期、停電期及限電期開展風電場檢修和預防性試驗。進一步強化線路治理,使線路非停次數顯著下降。
此外,該公司加強電力市場形勢研判,積極爭取外送空間。緊盯赤峰地區電力市場改革動態,積極爭取大用戶直供政策,同時認真研判地區風電消納形勢,主動參與富余風電送華北電量交易工作,有效降低限電水平,特別是緩解了春節期間深度限電的壓力,電量增發成效顯著。
深化全面對標,精益管理“最優”
面對地區裝機容量持續增加、老舊機組穩定性降低等現狀,該公司進一步強化全面對標、提升管理精度,積極進行市場化轉型,以內部管理水平提升強化自身競爭力。
以利潤指標為核心,加強對度電利潤、收入、折舊、財務費用、可控費用等指標的對標管理,通過對標持續優化各項指標。結合每月的對標簡報,針對落后指標找出原因,制定追趕措施,及時、合理的將預算按月分解到各部門、各風電場,使各單位做到“花錢時心中有數”。動員全體職工樹立節約意識,使員工從節約一滴水、節省一度電開始,推動成本不斷下移,同時執行經營考核剛性制度,嚴控各項成本費用。
繼續深化“單機管理”模式,即以“單臺風機為經營單元”的管理模式,將各項生產指標和費用指標分解細化到每一臺風機,實現了內部對標管理與全面預算管理的雙提升。聯合高校共同開發了《風電企業單臺風機標準化管理系統》,不僅實現了對單臺風機各項指標的分類對標分析,更為風電企業標準成本的制定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持。
企業文化落地,社會形象“最美”
在近期開幕的 “2018中國國際清潔能源科技推廣周”活動上,該公司塞罕壩風電場以其規模、技術、管理、效益優勢脫穎而出,獲評優秀清潔能源示范項目,真正實現了“大唐文化”在風電場落地生根。
赤峰公司深入開展“大唐精神在身邊”活動,以“走心、動情”的方式,組織員工講好身邊故事、挖掘先進典型,已開展故事講述活動15次,受教育500人次,取得員工一致好評。繼續開展風場班組文化樣板間“10+”活動,在“一面文化墻”“一張文化牌”“一場點贊會”“一場案例分析”等10項規定動作之外,還開展了“發展之路”“人才搖籃”“溫馨園地”等創新活動,為一線職工營造了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