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產業雖然已經開始步入質量和技術競爭階段,然而我國風電機組及部件生產大都處于產能過剩狀態,行業內未能完全擺脫低價無序競爭的惡性循環。有業內人士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慷慨補貼導致了國內風電機組部件及整機的產能普遍過剩,過剩的產能帶來了價格戰。國內的整機商這些年雖然死了一些,但是還有20余家”。
風電設備質量不過關,劣質產品充斥市場是困擾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一大弊病。“風電企業為了在激烈競爭中取勝,不斷擠壓利潤空間,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價格偏低的部件,低價無序競爭導致了劣質產品充斥市場,給事故埋下了隱患。”一位從事風電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受產能過剩影響,供應商必須維持較低的成本,為獲取訂單往往‘另辟蹊徑’,不是很公平。除此之外,重價格輕質量的低價投標使得‘劣幣逐良幣’現象層出不窮。”
目前,機組整機質量水平已越來越成為中國風電產業關注的焦點。而對于風電機組整機來說,零部件的質量狀態是影響其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不同類別的零部件對整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如何評估不同零部件對整機的影響程度是風電機組質量管理和零部件采購管理的重要課題。
通過分析不同零部件對整機的影響因素和程度,對零部件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量化零部件風險系數,從而確定不同風險等級的零部件。風險等級高的零部件在采購與質量管理環節應重點關注,而風險等級較低的零部件則可以節省質量控制與采購的管理成本,從而有效提高整機質量水平。
下表對風電機組各零部件的八大風險因素進行了量化評分。其中,發電機、葉片、機艙鑄件、輪轂鑄件、主 控系統、變槳軸承的平均分高于 7 分,其風險最高,列為關鍵級零部件;滑環、偏航剎車盤、高強緊固件、遠程監控系 統、剎車系統的平均分在 5 分- 7 分之間,列為重要級零部件 ;其他零部件的平均分低于 5 分,列為一般零部件。
成本與質量的平衡
以風電機組鑄件為例,經評估后列為關鍵級零部件。則在控制鑄件質量時,其控制環節包括了供應商開發審核、制定鑄件供貨質量要求、樣件審核、制造過程控制、成品驗收、供應商定期審核等。在提高質量要求并加大控制力度后,陸續在檢驗過程中報廢了價值數百萬的存在不可接受缺陷的鑄件,從而避免問題鑄件進入到機組制造環節。
另一方面,以鈑金件為例,經評估后列為一般級零部件。質量控制方式以委托總裝廠來料檢驗為主,既能夠有效控制質量,又能最大程度節約控制成本。
針對不同零部件有的放矢,實施有區別化的風險控制方式
由上圖,以同為關鍵級零部件的發電機和機艙鑄件為例,其風險特點不同,發電機在本身價值、對產品質量或性能的影響、制造及檢驗難易程度、客戶滿意度方面的風險都更高。即在進行控制時,發電機的控制強度、控制手段都要強于或多于機艙鑄件;如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對發電機的制造過程進行控制,質量檢驗會深入到供應商的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點進行抽檢,成品驗收時增加外觀的檢查項目、細化檢查標準,同時在采購合同中增加更加嚴格的付款條件和制約因素。
另外,作為重要級零部件的遠程監控系統,其在客戶滿意度方面的風險要高于關鍵級零部件機艙鑄件,即對于監控系統,應重點關注其用戶體驗。
而作為一般零部件的鈑金件,其出現不合格的概率則要高于監控系統。則鈑金件通過到廠檢驗的方式進行100%檢驗,可有效控制其不合格率。
零部件風險評估為風電機組零部件采購、質量控制提供了基礎依據,從而提高了零部件質量控制水平,并大幅降低了質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