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寧波分公司承建的浙江省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國電舟山海上風電場項目,在迎風斗涌克三難中,順利完成首組風機承臺施工。至此,六臺風機承臺實現首尾相連,屹立東海,巍然待風機。
公司為兌現業主要求的10月15日并網發電承諾已拼盡洪荒之力!
項目是浙江省海上第一個風電項目,施工內容包括30臺風機承臺基礎、升壓站及附屬工程,工期不到一年,時間緊迫。施工伊始,業主便給小伙伴們下達了首個作戰任務:首組風機須于今年10月15日并網發電。
如此,必須趕在9月上旬前完成承臺施工,這是一場硬戰!為啥?因為施工區距陸域遠,為開闊海域,風大、涌繁、流亂、無規律,首戰面臨三難。話不多說,先通過一組視頻,帶您去施工現場體驗一下“左右搖擺、上下顛簸”的感覺!
接下來“三難”要登場了,稍后會更精彩,不要走開哦!
第一難沉樁正位難
施工位于無掩護外海,風大涌多流急,且變幻莫測,使得承臺基礎受力點在隨時發生改變,沉樁正位率面臨考驗。而且樁身設有許多與上部結構相關聯的附屬件,設計富余量小,一旦沉樁正位率和標高達不到設計要求,出現偏差,將影響上部結構整體施工。
面對現場海域施工條件差,工程鋼管樁最長達106米,難以控制定位的難題,小伙伴們只用三招便沖破了風、涌、流的包圍圈,堪稱完美!不信你看:
堅持做到沉樁“四準”,即做到參考站設置準、下樁壓樁定位準、開錘前復核準、全程監控準。
選擇國內最大的打樁船,更換性能優良的錨機,增設壓艙水自動調節裝置,增強作業穩定性和抗風浪能力。還更換液壓錘,提高沉樁質量與進度。
針對海上無穩定基準點,無法采用原有全站儀校核,項目部在施打第二根樁時,通過升降器在已沉下的樁頂焊接鋼管固定測量儀器,待測量儀器的固定信號、測量數據與打樁船測距儀高程對比校核后,使沉樁正位率達100%。
第二難連續施工難
施工海域風力一般有六七級,有效作業天數少,造成承臺連續施工難。由于單個承臺施工周期長達2個月,工序多,配套工種、材料運送對船機的依賴性大,受風浪條件影響明顯。
為保證施工連續性,小伙伴們又出奇招,彈指間化腐朽為神奇。您且看:
搭設輔助平臺,在輔助平臺上放履帶吊由海上轉為“陸上”施工,減少對船機的依賴和受風浪影響的程度,提高有效作業時間。共投入8座輔助平臺周轉使用,經統計,有效作業時間提高了20%左右。
采用模板式鋼套箱施工工藝,整體成型整體安裝,提高工效,加快進度。在陸上加工制作鋼套箱的側壁模板、底部桁架、上挑梁、下挑梁,整體落駁,經方駁運輸至施工現場后,在船上拼裝成型,用起重船一次性安裝就位,每個鋼套箱比在樁頂散裝和加固可節省工期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