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掌管碳交易的機構暫停核準十家中國風力發電廠的消息傳出后,“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改革成為哥本哈根大會的焦點話題之一。
世界銀行昨天在哥本哈根召開發布會,希望聯合國的CDM機制能制訂一份更清晰和更可預測的架構,并鼓勵發展中國家的私營部門加入到減排項目中。“提供長期計劃,精簡項目周期,使其更加實用和方便、提高基準線評以及估額外性。”建議說。
世界銀行的代表還批評目前CDM的比例已經對一些最不發達國家造成了消極影響。目前中國和印度擁有的CDM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普遍認為,世界銀行的這一改革要求將會削減中國在CDM中的份額和資金。
CDM需引入市場機制
世界銀行的代表昨天介紹了《京都議定書》簽署10年來,世界銀行在CDM上的經驗和教訓。世界銀行代表認為,目前的CDM仍需結合市場機制,應該進一步鼓勵私營部門進入減排項目。他同時強調,如果未來能有更多的市場機制進入到該項目中,那么相關企業的利益也必須得到重視。此外,世界銀行把融資不足也列入到阻礙CDM的潛在障礙中,并希望為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為CDM吸引投資。
雖然CDM的審批權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但世界銀行的原型碳基金(Prototype Carbon Fund)是全球首個旨在創造碳排放額度需求的碳基金。隨后,世行以及其他機構相繼建立了更多關于溫室氣體減排量購買的基金,統稱為碳基金。僅在2008年,世界銀行在CDM中就已經投入近70億美元。
吸收私營企業進入
聯合國的一個氣候小組上周拒絕批準向中國約十家風力發電場提供碳投資,因為他們懷疑中國利用產業政策在該體系下獲取資金。
CDM的核心內涵是:由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項目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則列入發達國家履行《京都議定書》的承諾。有數據顯示,中國現已獲得1.53億碳信用額,價值超過10億美元,這幾乎占聯合國審議的CDM在過去5年發放的總信用額的一半。聯合國拒絕的理由是,他們擔心中國政府故意降低補貼,以使這些項目具備申請CDM資金的資格。
中國有200多家與CDM有關的風力發電場,預計在2012年前將減排約1億噸二氧化碳,但聯合國的決定也許會讓這些減排目標成為泡影。根據周一的市場價格,這些項目所能帶來的碳補償可能價值約14億歐元(21億美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昨天在哥本哈根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希望中國、巴西和印度的私營企業能加入減排項目中,減緩CDM中的部分壓力。不過他也同時強調這一方式并不特別針對以上三國,對其他國家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