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霧霾,一直成為百姓心中的痛,老百姓期盼減少使用煤炭發電,替換使用一些清潔能源緩解大氣污染,包括上文提到的新能源汽車,還有風能,潮汐能等一系列清潔能源。但在甘肅,事實卻相反....
千億風能發電基地被限制發電,大批設備曬太陽。內蒙古,風電限電率是18%;甘肅風電限電率39%;新疆的限電率是32%;吉林的限電率32%,光這幾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160億。
而最嚴重的就是甘肅,地處西北大漠,風力資源十分充裕,然而,當年建在酒泉的我國第一個大型風電示范基地,被稱為“陸上三峽”,被人們寄予了厚望。然而,這么一個大項目,為什么建成之后,卻被限制發電?
風力設備不能發電,不是設備不行,而是受到甘肅電力部門的要求,減少近四成電力,不能滿負荷發電。
可能很多人疑惑了,不發電,中東部部分地區經常缺電,為什么不發電呢?對,中東部缺電,但甘肅不缺,就是這么任性。甘肅全年電量需求在1350萬千瓦左右,而在限制四成的酒泉風能發電基地一年的發電量已經有1700萬千瓦,所以,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大型風力發電早已滿足甘肅所有的電力需求。
疑問接踵而至,既然,甘肅的電量需求已滿足,剩下的電量可以輸送給周圍的省份啊?告訴你,人家不要,自己的都用不完,誰要你的呢?那為何不輸送給中東部地區?結果只是,無線路可送....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既然沒有輸送,之前的審批、預算是怎么回事?
其實,在甘肅的風電輸送線路已經和當時的風力發電基地一同規劃,只是,風力發電基地獲準建設,而輸送線路在2015年才拿到審批,這是到現在棄風限電的主因。
結果現在看起來很明朗,電力多了,用不完,也運不出去,只能限電了,人們可能就在疑惑,既然這么大的大型項目,當時輸電線路為何沒能同時建設?這就是目前電力公司和能源局掐架的爭議點所在。
早在七年前,國家電網就發出了預警,甘肅用不了這么多的電力,大批電力如果不能輸送,只能浪費,那么,作為全國新能源項目審批的國家能源局,為什么還是審批了這么久呢?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國家能源管理和國家電網公司,在認識上是有差距的,國家電網想搞成全國電網,所以它拼命的希望更多的來聯網,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這個也不是今天一下子就可以實現的,從能源管理來講,肯定就地消納是最好的。”
國家能源局之所以批準甘肅的風電計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甘肅省必須“就地消納”這些風電,也就是在甘肅和西北地區使用。但現實,甘肅用不了。
還有就是我國目前所用的電力近七成是依靠煤炭發電,這么大一個量,在國家逐步推進新能源發展的過程中,還不能全部一蹴而就的推進,所以造成了現在的局面。部分地區,還是依賴煤炭發電的,所以,清潔能源還是被阻擋在現實的大門外。
發展新能源原本是一件好事,國家,百姓都支持,但是盲目上馬,不能通盤考慮,飽受人們的詬病。
當然人們也希望在這次陣痛之后,不忘初心,繼續發展新能源,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