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為回歸A股,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明陽風電,NYSE:MY)一直在推進其私有化。
2月3日,明陽風電在官網上宣布,已經達成將使其私有化的最終合并協議。根據協議,公司將被包括明陽風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傳衛在內的財團收購。
明陽風電表示,公司的估值約為4.08億美元,上述財團將以全現金的方式收購公司。交易預計將于2016年上半年完成。屆時,明陽風電將從美國紐約交易所退市。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2014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排名前20的機組制造商,明陽風電以4830臺的裝機臺數、7600MW的裝機容量位列第五。
若以2014年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新增裝機及市場份額的排名看,明陽風電以2058MW的新增裝機位列第三,屈居金風科技、聯合動力之后。
明陽風電成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廣東中山市,從3000萬元創業資本起家,目前產值、市值、投資規模均超百億。現有員工5000人,其中科研技術團隊1000余人,還建立了歐洲丹麥研發中心、美國北卡研發中心、上海海上工程研發中心。在天津、吉林、內蒙、江蘇、甘肅、云南、青海等地區都建有產業制造和服務基地。
不同于金風科技(02208.HK/002202.SZ)、華銳風電(601558.SH)在H股、A股上市,2010年10月1日,明陽風電選擇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成為業內所說的“中概股”。
中概股,即為中國概念股,一般指的是外資因為看好中國經濟成長而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稱呼,簡單而言,就是在國外上市、中國注冊的公司,或雖在國外注冊但業務和關系在中國內地的公司的股票。
2011年,中概股丑聞頻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還針對中國在美上市的公司展開調查,期間還勒令六家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反向并購公司暫停交易,警告投資反向并購公司存在巨大風險。中概股陷入審計風波中,股價也出現大跌。
2014年,中概股股價還在持續下跌,甚至低于A股同類公司的估值。2015年上半年,中國A股市場呈現高估值狀態,這使得大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實現私有化并回歸A股。
2015年10月,明陽風電宣布獲得私有化邀約,當月30日停盤。此次收購財團對明陽風電4.08億美元的估值,較最后交易日2015年10月30日的收盤價溢價13.1%。若以最后30日收盤價的平均值計算,則溢價19.3%。
2014年3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張傳衛在接受大公財經采訪時表示,明陽風電在美國上市以來受到一些打壓,但這些打壓并非來自行業和公司的問題,而是2011年至2012年的中概股審計風波,股票受了一些影響。
雖然這些影響是有限的,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明陽風電的股票出現價值回歸,但張傳衛表示正在考慮回歸A股或H股再上市。“我們還有一些產業,相關的清潔能源產業現在也正在規劃,選擇適當的機會在內地和香港上市。”張傳衛當時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