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中[7]利用多年觀測資料對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前后的生態環境進行了對比分析并通過MM5區域氣候模式模擬了三北地區下墊面大范圍植被改變對三北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后也指出防護林體系建成以后,近地面平均風速減小了15%,大風日數也有所減少。
圖6:1995-2014年平均風速年際變率分布圖(紅色標示線為三北防護林分布)

圖7:2007-2013年中國各區域累計風電裝機容量
除了防護林的大規模建設,2007年后風電開發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在華北和東北區域裝機容量增長最為迅速(圖7),但分析此段時間內平均風速年際變率的分布(圖8)發現,裝機增長最快的區域(圖中黑色橢圓)基本沒有出現平均風速的下降,可見風電發展對風速影響非常有限,有些報道關于“風電偷走風能”的論斷缺乏依據。
圖8:2007-2013年平均風速年際變率分布圖(黑色橢圓為大規模風電基地分布區)
三北防護林會使得下游的風速出現減弱,而鑒于三北防護林工程到2050年的持續推進,這一趨勢預計會在未來的30年內持續延續。目前在上述區域規劃建設的風電場,預計會有每年大約10-20滿發小時損失,當然,這個趨勢在每一年的具體體現還取決于每年的大小風年資源水平。盡管三北防護林項目讓風力發電項目吃點虧,但老編認為,其可以有效的防風固沙,讓人民減少沙塵暴的困擾,反而是咱中國的進步,因為這都是為了咱國家,咱地球的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期待著風機在綠樹成蔭的環境里和諧地運轉,源源不斷地產生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