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甘肅僅靠本省電力市場,新能源無法完全消納。據甘肅省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統計校核數據,2014年甘肅由于電網原因發生棄風電量13.72億千瓦時。由于消納能力不足發生棄風電量6.42億千瓦時,占到了47%。
事實上,大規模新能源消納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消納問題更為突出。表現在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難以就地消納。另一方面,我國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占比達到67%,特別是三北地區,占比達到70%;全國抽水蓄能、燃氣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僅為6%,三北地區不足4%。其中,東北、西北地區抽水蓄能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只有1.5%、0.8%。
影響系統調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供熱機組比重。由于供熱機組生產電能的同時又要滿足熱負荷需求,不能深度調峰,調峰能力下降較大,一般僅為20%左右。目前,三北地區火電機組中,供熱機組占有很大比重,7個省區超過40%,電網調峰更加困難,成為新能源消納難的重要疊加因素。
對此,有專家表示,破解棄風、棄光難題,根本上還得靠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區更大范圍內消納。但現實是,國家先后頒布了“十二五”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十二五”電網規劃卻至今沒有出臺,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實:國家規劃了9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中7個在三北地區,目前僅安排了哈密、酒泉、蒙西等3個基地的跨區輸電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電網項目核準滯后于新能源項目,新能源富集地區不同程度都存在跨省跨區通道能力不足問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消納的剛性約束。還是以甘肅為例,目前酒泉風電基地裝機規模已超過12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近600萬千瓦,但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2015年5月核準建設,預計2017年才能投產,外送通道建設滯后23年。
當前,正值國家“十三五”能源電力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須做到新能源與消納市場、新能源與其他電源、電源與電網三個統籌,改變過去各類電源各自為政,只發布專項規劃的做法,實現電力系統整體統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