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隨著油價的持續低迷,整個石油行業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經削減了百分二十的資本投入,超過20萬的行業員工被裁撤和終止合同,這一數字足占整個行業的百分之五。
堅守還是離開?
在白令海峽北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楚科奇海域是半數北極熊的棲息地,冰層覆蓋的洋面反射陽光,使低溫的海洋中只有北極鮭、北極鱈和少數哺乳動物。
作為世界上征服欲最強的物種,人類用智慧克服了在極寒條件下生存的壁壘之后,似乎為征服極地地區打開了通道。那些在北極圈內孤獨地生存了上萬年的生物,也陸續迎來了新的客人。
北極地區的資源地位在上世紀中葉被廣泛認可,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北極蘊藏著世界上13%的未被發現的常規石油和約30%的常規天然氣。該地區約三分之一的地方是大陸架,而大陸架恰恰是地球上那些尚未開采的石油的理想藏區。
正因為存在儲量巨大的油氣資源,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再也無法按捺心中的悸動,陸續加入了這場黑金的淘沙浪潮中。由此,北極熊和石油人的碰撞才真正的在這片原本平靜的大陸上展開。
環保組織對此深感憂慮。綠色和平組織國際總干事庫米˙奈都對《能源》記者說:“北極作為遏制氣候變化的一道重要防線,正在遭受來自多方面的威脅,包括氣候變化、石油鉆探等。在過去的七年里,北極冰蓋的面積達到了史上最小。為了保護這道防線,保護人類自己,我們正在努力把北極的無人區劃為國際性永久保護區,以防止石油公司和破壞性工業再對它虎視眈眈。北極需要被保護,而不是被工業破壞。”
庫米˙奈都還表示,殼牌放棄北極鉆油計劃,對于北極環境保護有積極意義的決定。對于參與了聯署反對殼牌鉆油計劃的全球數百萬民眾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對于其它意圖進入北極進行工業開采的石油公司而言,殼牌的決定也具有警示意義:在北極進行任何以盈利為目的的破壞性工業項目,最終都會名利雙輸。
但是,石油業界人士的態度則與環保組織并不相同。郭建認為,殼牌對于北極地區所謂的階段性放棄主要是殼牌基于公司對當前國際低油價形勢做出的針對性調整。油價隨著供需關系的重新平衡還會回到相對高位,屆時各大石油公司自然會重新回到北極地區進行勘探開發。
郭建還說到,新能源目前并沒有顛覆性地影響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天然氣資源在較長時期內仍將會是重要的一次能源,尤其是中國要從政策和稅收上大力鼓勵天然氣發電。其實,北極圈地區的局部石油開發已經開始,相關國家對北極石油開發的技術研發也一直在進行,北極圈的石油開發將始終是全球各國以及各大石油公司必須關注的長期戰略。
另一方面,殼牌負責北極圈項目的高管安˙皮卡德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如果油價保持在每桶50美元,那么楚科奇海域的投資將毫無意義,如果油價升至每桶70美元,那么將有利可圖,倘若油價重返每桶110美元的高峰,那么殼牌無疑會成為大贏家。所以,決定北極未來命運的恐怕還是經濟利益上的考量。
挑戰
北極石油資源商業開發的潛力值得期待,但目前面臨諸多挑戰。除了新能源和過剩產能,以及油價持續低迷帶來的不利影響外,北極油氣開發本身就面臨著諸多新的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