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美國與中國周邊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苗迎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剛剛落幕的巴黎氣候大會的進展來看,總體趨勢利于未來世界的清潔能源發展,會后各國將推出節能減排指標,也就受到督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清潔能源的發展獲得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形成了新的發展格局。
還需多國合作
然而,無論是美國國內能源產業發展,還是清潔能源國際市場推動,國際合作都必不可少。其中,中美兩個碳排放大國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
苗迎春指出,中美節能減排合作的空間巨大,需要雙方下大決心和采取具體措施來推進合作,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從而引領世界清潔能源發展。在降低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比重方面,中美兩國都已取得了較大進展。
比羅爾指出,中國已著手進行能源結構調整,重視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并取得成效。中國調整經濟結構,重視服務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未來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增長的預期。
從世界范圍來看,比羅爾預計,未來20年,每10美元的能源投資中將有6美元進入清潔能源領域。“但需要巴黎氣候大會確認的是,各國政府必須在今后的行動中發揮作用,而不能任由市場進行調節。”愈加嚴峻的能源安全與環境挑戰,使國際社會加強能源合作已經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未來能源需求缺口巨大,到2040年其能源消費量將趕上美國,是未來世界能源增量的主要消耗者。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印度近年來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上升,相當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情況,經濟快速增長使煤炭用量、鋼鐵產量迅速增加。周世儉預計,印度的碳排放峰值可能到2050年出現。在本屆巴黎氣候大會上,印度恐受到指責。
比羅爾指出,印度經濟發展和解決人數眾多的貧困人口用電問題需要消費大量的能源,但目前印度主要依賴化石能源,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耗能較高,排放峰值尚難預計。國際社會必須幫助和推動印度積極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和高效節能技術,否則會增加全球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