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彥淖爾電業局基建處處長趙哲介紹,“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基礎上,我們把工程分解為152個小項,建立任務臺賬,列出清單、倒排工期。針對當地嚴重缺水的問題,在工程批復后,春節一過,基建處的員工便開始就地調查,走訪當地農牧民,請教水務局專業人員。后經內蒙古水勘所物理探測,在變電站站址就近3公里處成功打出一口300多米的深水井。經過凈化,完全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草原的四季變化無常。驕陽入骨的盛夏,頭頂40度驕陽,卻沒有遮陽蔽日的地方,施工人員只能靠不斷地喝水來補充體力。到了冬季,最高風力能達到8級,夾雜著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卷來。針對惡劣天氣,該局主動聯系氣象局,每天定期發布氣象預報,各參建單位及時召開協調會,合理調配工期,制定極端天氣應急預案,演練隊伍,保證施工進度。
材料供應難題一直都是困擾工程建設的老大難問題。巴彥淖爾電業局物資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王琪介紹,該局吸取往年經驗,提前介入、派專人聯絡溝通、駐廠催貨,及時協調廠家,增派二次接線技術人員,一舉解決塔材供貨和二次接線技術力量薄弱難題,為施工開啟快車道。
公司副總經理牛繼榮先后5次來到施工現場指導工作,國慶期間帶隊慰問檢查一線工作。為了抓住9月、10月黃金施工期。施工作業人員放棄周末和節假日,搶抓工期,一心撲在工地上,大型機械和特種車輛徹夜轟鳴,7個施工隊600余人協同作業,加班加點,全力保證了工程按期投產。
服務大局 提前“零缺陷”投運
“我們也沒有想到工程會這么快建成啟動,這對我們是極大的支持!”中廣核鴻雁風電場電氣工程師田曉禹面對記者的采訪,對電網企業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風場年平均風力8.7米,風能資源特別好。2015年4月4日我們開工建設,目前全部具備并網條件,白同開閉站的啟動相當于把閘門及時打開了。這么好的資源,明年肯定會有更多的企業開建。”
巴彥淖爾電業局僅用7個月時間完成了原計劃16個月的工程,在建設統籌、物資管理、現場施工、監理驗收等環節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大幅度地提升了建設周期,確保了總投資超過20億元、已投產的40萬千瓦風電機組及時接入電網,將為風電企業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為確保工程“零缺陷”投運,基建、生產、安監、調度、變電、檢修等8個部門組成驗收組迎難而上,從11月起就一心撲在變電站、輸電線路上,千方百計查缺補漏,為啟動做最后準備。
11月26日,巴彥淖爾電業局輸電管理處的李來帶領班組成員來到基桿塔下,開始登塔、走線和驗收工作。這段線路長約103公里,桿塔最高為86.3米。連日來,中旗普降大雪,經常是早上8點準時趕赴工地開始工作,晚上6點才收工,零下9攝氏度的氣溫下,北風卷集著雪花向人襲來,雙耳便被吹得生疼,手指變得麻木,可大家都是苦中作樂,步履堅定,操作平穩。
巴彥淖爾電業局副局長苗錢套對記者說:“這些小伙子都是家里的寶貝,在白同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一批吃苦耐勞、勇于奮斗的年輕電力人在成長。”
“時間緊,任務重,但驗收的責任更重,步驟不能少,質量不能低,這些才是確保開閉站按期順利投運的基礎。”驗收組一、二次負責人高紅回顧過去的工作,發出了肺腑之言。
11月30日23時09分,白同220千伏開閉站母線帶電,具備風電接入條件。此刻,蒙西電網誕生了一條嶄新的風電送出通道。
條條銀線宛如巨龍蜿蜒千里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開閉站如璀璨明珠拔地而起。高山草原,見證著巴彥淖爾電力人用責任和意志,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艱難的使命,實現了一次精彩的跨越,公司打造堅強電網的宏偉畫卷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為自治區建設成為保障首都、服務華北和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做出了蒙電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