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風電行業對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關注的增強,再制造有望成為幫助風電產業降低成本的一個新途徑。
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Greg Folley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提升產業競爭力,風電行業確實需要在產品達到生命周期后重新利用。
作為全球領先的工程機械和礦業設備制造商, 卡特彼勒在再制造領域已有40多年的歷史,向全球30多家OEM客戶提供再制造服務。
“我們認為風電行業諸如齒輪箱等零部件在達到壽命之后是完全可以用于再制造的。過去,我們和一些風電行業的生產制造商有過合作。未來,風電再制造領域將會成為再制造發展的一個新的機會。”Greg Folley說。
據了解,在風電行業有70% 的故障備件具備維修價值。因此,提高破損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率,將大大有利于降低運維費用。目前,風電行業的一些運維企業已經將維修明確定位為再制造,通過維修或者是其他技術保證再制造出來的產品不亞于新品的質量。
“再制造業務是把我們能用的舊件再利用起來,結合一些其他的新件進行重新制造。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顯著降低客戶的產品成本,同時大幅減少能耗、原材料用量和固體廢物,而且再制造的產品在性能、壽命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可與新品相媲美。其成本卻僅僅相當于新件的一部分。”Greg Folley說,“卡特彼勒的舊件修復工藝在全球都是領先的,如增量制造的技術,通過該技術可以把磨損的部分補回來。”相關數據顯示,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產品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
Greg Folley表示:“再制造是循環經濟的推動者,能夠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和多次循環的產品生命周期。再制造是卡特彼勒全球業務模式中關鍵的一個環節,保障客戶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擁有最低的購買和使用成本。卡特彼勒將繼續攜手產業合作伙伴,積極創新,不斷拓展再制造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在成熟的市場中,卡特彼勒售出的零部件有20%是再制造的零部件。Greg Folley認為,中國的再制造業務雖然起步時間不長,但是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例如,“十二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規劃建議都倡導實施再制造以及循環經濟等。綠色再制造作為循環經濟的高級利用形式,列入了國家的工業發展戰略。但問題是,目前的產業發展狀況與再制造行業的前景比較起來,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
據介紹,目前再制造行業發展的瓶頸有兩個,一是建立反向物流體系,就是如何把到達壽期的舊件返回到原制造商。二是回收時的質量驗收標準問題。
Greg Folley介紹卡特彼勒的經驗時表示,卡特彼勒在全球有170多家代理,他們已經經過非常好的培訓,知道如何把舊件從客戶那里收回來返回到卡特彼勒。
“我們把再制造產品賣給客戶的時候,這個價格中包含了客戶對舊件的一個質押金。當他們的產品達到壽命之后,需要把舊件返還給我們,以退還押金,押金會占到產品價格的40%-60%,當然這取決于該產品舊件交回來的質量。與此同時,卡特彼勒的舊件回收的驗收標準已經很健全,同時我們的代理商也很好的理解了我們的標準,這些標準也被傳遞給了我們的客戶。這些做法幫助卡特彼勒的逆向物流體系成為全球最高效的回收體系之一。”Greg Folley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