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遠景能源技術創新日順利落幕,遠景能源CEO張雷率領來自風電解決方案及軟件產品團隊、丹麥全球創新中心、休斯敦全球創新中心的4位頂尖風電技術專家,講述他們是如何將航天、軍事、汽車、IT等領域的頂尖技術,引入到風電領域,用顛覆性技術推動能源變革。超過200名技術極客、觀察者和愛好者到場聆聽顛覆式創新技術,此次技術創新日堪稱“能源界的TED”。
顛覆性的技術將改變能源的未來。張雷介紹,遠景能源將超導技術應用于風電領域,對全球風電行業將是一種非線性的改變,“超導風機將是未來徹底壓垮火電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時候風電的成本將會是每度2毛多。”
超導風機可以大幅度提高發電機功率密度和轉矩密度,預計能比傳統永磁發電機提高至少50%,因此遠景預計風電度電成本有望下降30%以上。
張雷介紹,遠景的超導風機采用的轉子線圈就是采用獨特的高溫超導材料制成。這些轉子線圈安裝在真空環境中,使用壓縮氦氣控制在77º臨界轉化溫度以下,能夠實現轉子超導狀態。
遠景能源休斯敦全球創新中心葉片翼型專家孫毓平介紹,遠景能源將航空機翼最新技術引入到葉片設計中,如遠景的智能風機葉片借鑒V22魚鷹飛機和波音787的機翼研發經驗,開創性地采用三維設計,依據空氣動力學,對葉片的8個剖面做了詳盡分析,成功大幅降低了葉片的疲勞載荷,提升了年發電量。
遠景能源還將剛剛公布的FlexFoil柔性機翼技術應用到風機葉片,同樣可以有效減少風阻,提高能量可利用率。此外,遠景能源還開創性地將貓頭鷹的鋸齒狀翼型結構融合到新一代的葉片設計。
遠景能源陸上風機產品線負責人王曉宇介紹,公司引用軍事領域先進的激光雷達(LiDAR)技術,結合先進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模型,可以將復雜的風模擬的一清二楚,進而預測湍流到達的時間、尾流對風機的影響等。遠景能源目前已能實現尾流控制,來自實踐風場的數據顯示,同樣的風機,在有的風電場,有尾流控制比沒有尾流控制,年發電量可以提高15%。
遠景能源數字模擬與驗證部助理負責人Loic介紹,公司引進汽車和航天領域的先進設計理念,打造了全新的雙V法則,即雙饋系統工程產品開發體系,達到風機設計制造一次成功,零缺陷,并且風機發電性能提高了10%以上,成本降低20%以上,風機設計周期大大縮短。
遠景能源解決方案及軟件產品管理負責人李恒認為,如何理性利用風能和太陽能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必修課。遠景能源基于智能傳感網、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物聯網和云服務等技術,打造服務于整個行業的風電格林云平臺,擁有精度達到100米×100米的全球四維風能資源圖譜以及其他各項風電投資相關的全球數據庫,可以實現高精度的產業宏觀規劃、項目宏觀選址與測風方案設計、微觀選址優化。基于格林威治的高精度的風場數值模型,WindOS可以實施以能量可利用率為核心的資產評價體系,讓資產的擁有者可以清晰地量化任何對風電場發電量有影響的因素,基于此有可能針對性地實施資產的理性維護。基于格林云的天氣預報模式與高精度風場數值模型,格林云提供全球第一個完全物理過程仿真的風功率與發電計劃預報功能。預期可以大大提升風功率預報精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未來電網調度中的可計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