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什么將成為帶領世界走出危機的新經濟增長點?新能源!亞洲能源界幾乎異口同聲地喊出了這個結論。
昨日,首屆并永久落戶廣州的亞洲能源論壇在廣州刮起了新旋風,來自國內、亞洲和世界的能源界政要、專家、學者在羊城展開一場關于新能源的腦力對碰,廣東這一國內能源消費力最強的省份也成為國內外資金、企業躍躍欲試的目標。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昨日在廣州舉行的首屆亞洲能源論壇上表示,作為亞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始終依靠自身保證能源供應,并高度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在年內制定完成新能源的發展規劃。
著眼長期的新能源國家規劃
此前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備受關注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已經更名為《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前,能源局內部的討論已經結束,形成的規劃即將上報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進行審批。
有關知情人士表示,此前能源局在考慮,是否先出臺一個短期的新能源振興規劃,現在已基本明確,這是一個長期的國家發展新能源的戰略規劃,所以進行了很大的調整,規模也將比之前的版本更為宏大。“如果審議順利的話,應該很快就可以出臺。”
穩定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
孫勤表示,作為亞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近年來不斷增強能源穩定供應能力,同時著力改善能源結構,高度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如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三年實現“翻倍增長”,總裝機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陽能發電總量居世界第一位,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實現了高速增長。
除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外,我國也極為重視對傳統化石燃料的清潔利用。據統計,到今年6月底,我國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重達到64%;截至6月30日,全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467臺,總容量達到5407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4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