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明陽集團引進了以朱榮華為首的海上風電工程研發團隊,奠定了集團在中國海上風電工程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從吳步寧到曹人靖、朱榮華,再到楊翠柏,無論是風電產業還是光伏及高端芯片工程,明陽集團的人才戰略,都是對上述理論的最好詮釋。
明陽風電中山基地SCD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安裝一級花鍵輸出軸。資料圖片
從配電箱生產者到新能源領航者,主力產品售價從一臺1000元增至1000萬元,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僅用了短短的14年。
通過引進四代領軍人才鍛造“人才雁陣”,如今明陽風電已經成功孵化出一個規模龐大的國際化新能源產業群,去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05.8萬千瓦,穩居全球前六名。
繼與印度信實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與羅馬尼亞簽署200兆瓦風電項目開發協議之后,今年明陽風電擬扎根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用新能源“點亮”新絲綢之路。
從生產配電箱到領航新能源
談及明陽集團的蛻變,該集團董事長張傳衛曾用一組數字來形容:1993年,生產價值1000元的普通配電箱;2000年,開發出價值100萬元的高壓變頻器;2007年,下線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一臺1000萬元。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背后,人才戰略貫穿始終。
2000年對于明陽而言,正是一個關鍵性的節點——明陽集團引進了以吳步寧為首的電力電子及自動化工程研究團隊,促成了企業從研發輸變電設備,到擁有大型節能和電力電子裝備核心技術的第一步轉型。
當時,吳步寧團隊與清華大學簽訂了聯合開發大功率變頻器的協議,開始了產學研聯合開發之路。由一名院士任組長,5名博士、7名工程師共13人組成的聯合開發團隊,在2005年開發完成100萬元每臺的高壓變頻調速裝置,實現產值3億元。在這個過程中,明陽成為全國高壓變頻調速的領軍企業,掌握了風力發電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為下一步進軍風電領域打下良好基礎。
2006年,明陽集團引進了以曹人靖為首的風電研發設計團隊,促成了企業的再一次轉型。曹人靖現任明陽風電產業集團首席科學家,其帶領的風電研發設計團隊,主持開發了涵蓋抗臺風型、抗低溫型、高原型、潮間帶型1.5兆瓦風機和國際領先的超緊湊型風電機組,形成從陸上到海上,從1.5兆瓦級到6兆瓦級系列產品。正是在解決了風力發電控制系統、風電整機這兩大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明陽已逐步形成了葉片、發電機、齒輪箱、電控系統等四大核心部件的全產業鏈布局。
2012年,明陽集團引進了以朱榮華為首的海上風電工程研發團隊,奠定了集團在中國海上風電工程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該團隊在國內首創桁架式基礎技術,引領了行業技術進步,使國內風機廠商效仿此技術進行海上風電開發。由于桁架式風機技術屬于全新概念,暫時沒有相關的技術,由此也誕生了全新的產業鏈對風機進行配套:通過完成海上風機桁架式基礎、塔架設計、研發及產業化,以及海纜保護、水下灌漿、震動打樁等關鍵工程技術領域,皆可以基于現有的國內外產業鏈進行二次開發。
技術群升級引領產業新革命
得益于吳步寧、曹人靖和朱榮華團隊的技術創新,明陽集團在風電產業實現了縱向的技術群構建,將一個產業從無做到有,從小做到大;而在橫向領域,明陽集團也依托已經構建出的樹狀科研體系,向其他領域延伸開發觸角。
2013年,明陽集團引進了以楊翠柏為首的光伏及高端芯片工程研發團隊,實現了第三代光伏技術和高端芯片的產業布局。楊翠柏團隊所承擔的任務,是以砷化鎵太陽能電池芯片開發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第三代光伏技術的產業化,構建CPV砷化鎵(GaAs)太陽能電池外延、芯片封裝、模組及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該團隊所負責的更高轉換效率的四結芯片已研發完成,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為光伏產業帶來一場革命。
目前,楊翠柏團隊在開發的高端MOCVD裝備、高端化合物半導體微波芯片、高端空間太陽能電池芯片、高倍聚光太陽能電池芯片四大項目穩步推進實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廣東省經信委等助力明陽“中國芯”產業發展。根據規劃,明陽集團三年內有望成為“中國芯”計劃重要支撐力量,實現各類高端芯片、關鍵設備的完全自主研發生產,工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進入國家“中國芯”計劃重點扶持行列。
以人才戰略書寫產業升級里程碑,從白手起家到而今資產規模和總產值均超過200億元,明陽集團已經逐漸孵化出涵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智能電氣、高端芯片的國際化新能源產業群。
鏈接海外人才建樹狀創新體系
哈佛大學城市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eser)在《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提出一個觀點:舊的城市發展模式是people follow business,關注的重點是招商引資;后工業社會的城市發展模式是business follow people,城市關注的重點是招才引智。
從吳步寧到曹人靖、朱榮華,再到楊翠柏,無論是風電產業還是光伏及高端芯片工程,明陽集團的人才戰略,都是對上述理論的最好詮釋。
明陽集團的人才群架構實現了市場導向的布局與設計,由此奠定了強大的技術群,這個創新技術群又反哺了人才結構的延伸和裂變,進而支撐起整個企業甚至產業的樹狀研發機構,形成內部的技術供養與技術升級。
當前,明陽集團設立了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風電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山與天津兩個博士后工作站、廣東省工程實驗室、廣東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風電研究院,并開拓了國外人才及技術創新的鏈接口,在海外設立了歐洲丹麥風能研發中心、美國研發中心等代表行業領先水平的專業研發機構。
從明陽集團發生的每一次產業轉型升級來看,都是在引進培養出領軍人才、組建強有力的技術創新團隊的基礎上實現??梢灶A見,隨著全球技術創新速度不斷加快,明陽集團中由領軍人才所引發的“雁陣效應”將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