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通知,要求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新疆、山西等省份及相關電網企業研究探索風電清潔供暖工作,并根據條件編制2015年度風電清潔供暖工作方案。
通知指出,原則上,風電清潔供暖項目的安排,以解決目前已有風電項目的棄風限電問題為主,山西、遼寧、新疆達坂城地區、蒙西可以酌情按照不高于100萬千瓦的規模適度安排新建項目參與風電清潔供暖。
風電清潔供暖項目以替代現有的燃煤小鍋爐或解決分散建筑區域以及熱力管網或天然氣管網難以到達的區域的供熱需求為主要方向,鼓勵新建建筑優先使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鼓勵風電場與電力用戶采取直接交易的模式供電。
通知認為,風電清潔供暖對提高北方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消納風電能力,減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區冬季大氣環境質量有重要意義。
中國自2011年起在內蒙古和吉林等省份試點風電供暖。風電供暖的基本思路是:建設蓄熱式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利用用電低谷時段的風電棄風電量進行加熱和儲熱,在用電高峰時段,電鍋爐停運,由儲熱系統進行供熱。
北方風資源相對集中在冬季夜間時段,而這時正是用電負荷的低谷時段和取暖供熱的高峰時段。為了滿足建筑取暖供熱需要,熱電聯產機組需優先運行,風電機組則被迫棄風停運。這既浪費了清潔能源,又因為依靠燃煤供熱而影響空氣質量。
此次通知指出,相關省區要分析和總結其冬季供暖狀況,結合風能資源特點和風電發展需求,研究利用冬季夜間風電進行清潔供暖的可行性,制定促進風電清潔供暖應用的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開展風電清潔供暖工作。
根據《2014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3年全國因“棄風”限電造成的損失電量為162.31億千瓦時。另據國家能源局官員今年2月份介紹,2014年全國風電平均棄風率8%,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全國除新疆地區外棄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該報告還指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風電消納問題更為突出。包括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風電建設速度超出本地區電力消納能力的增長速度,風電并網規模超出電網外送能力;風電資源集中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調峰能力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