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高度關注,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也再度被熱炒。而在資本市場上,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光伏企業也搭上了能源互聯網這一熱點,表示將進入該領域,相關公司的股價也因此表現不俗,備受市場青睞。
不過,盡管無論是背靠著能源這一巨大的市場還是互聯網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威力,能源互聯網所具有的前景毋庸置疑。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對于大部分毫無行業基礎的企業而言,也存在著過度的炒作和制造噱頭的嫌疑。
作為早在2009年就進軍這一領域的企業之一,在暉保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暉保智能”)副總經理許瀚丹看來,姑且不論對于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和實現路徑,業內還仍然處于摸索之中。即便是以目前發展較早、技術上也已經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從軟件的角度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應用對發電、用電主體進行相應的優化管理這種模式來看,也仍然存在著市場區塊分割、商業模式單一、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等一些問題。
“以光伏電站的智能化運維為例,既可以增加電站的并網量減少‘棄光’、‘棄風’,又可以降低運營維護成本,增加客戶的電站運行和產出效率。但從目前的市場接受情況來看,仍然處于培育階段,并且已經出現了‘價格戰’等苗頭。”
能源互聯網受青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工業互聯網等健康發展,這也使得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再度引起關注。
就現有的信息來看,不少上市公司也紛紛高調表示,將進軍能源互聯網領域,并將其作為未來轉型的重點方向之一。
作為最近的熱門股之一,彩虹精化在其2014年年報中,毫不掩飾對于光伏業務的雄心。其中的業務重點之一就是,著力打造能源互聯網+金融。
彩虹精化稱,將借助現代數字通信、互聯網、移動通信及物聯網技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將新能源電站與互聯網有機融為一體,致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投資和融資生態系統,實現綠色低碳生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除了彩虹精化,其他因為具有互聯網概念而被熱炒的企業還包括愛康科技、科華恒盛等。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累計的光伏電站并網規模已經近30GW。隨著電站存量規模的逐漸擴大,加之光伏電站本身的具有的金融屬性、分布式能源屬性以及行業本身存在的包括壟斷等體制性障礙較少等,其無疑是在所有的能源行業中,與互聯網實現深度融合可能性最大的行業之一。
而就現有信息來看,對于能源互聯網的具體發展思路以及業務模式,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包括將能源互聯網作為交易平臺這種設想的,也包括從軟件的角度強調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對發電、用電主體進行相應的優化管理的以及以國家電網為代表提出的從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強調跨區域電網的互聯。
噱頭嫌疑
盡管能源互聯網概念已經引起了業內前有未有的關注,但在許瀚丹看來,雖然從2004年下半年的情況看,市場對于智能化運維的接受程度開始增加,但整個市場仍然處于培育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包括價格戰問題、商業模式過于單一等問題。
“盡管整個系統需要用到傳感器等硬件設備,但實質上其更是軟件行業,可能受整個社會對免費軟件大行其道的影響,許多人會質疑為何你們僅僅一個軟件收費那么高,接受起來就有難度,這就給‘價格戰’提供了可乘之機。”
據了解,在現有的運維管理領域,不同企業推出的解決方案之間的價格差距也比較大,最低的只需要幾萬塊錢。
“同樣是財務軟件,國內企業的產品和國際上知名的產品無論是從功能、可靠性、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們想強調的是,價格不應成為選擇一家企業的主要因素,而更應關注其實際使用時的效果。”許翰丹稱。
而無論是價格戰還是市場的有效性需求不足,都折射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既運維服務的商業模式。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運維服務領域,仍采取的是類似制造業的模式,即以賣系統為主。未來是否可以考慮開發出其他的商業模式,比如免費提供信息采集和監控設備,但需要對方讓渡其電站數據的使用權,將來在數據這塊做文章,比如涉足電站交易、電站評估等。
此外,對于類似彩虹精化這種主打第三方“平臺”類模式的企業而言,遭遇的另一大困境將是區塊分割問題。
據了解,在目前的光伏電站智能運維的從業主體中,既有類似暉保智能這種主打“第三方”模式的,也有一些裝機規模較大的企業組建自己的運維團隊的,甚至還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插手此類業務,組建或指定統一的智能運營系統來管理管轄范圍內的所有電站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