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裝風電 秦彬
2015年3月,海裝風電被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授予“第五屆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重慶海裝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獲得了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頒發的四級《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2004~2014年,海裝風電堅持“大集團、大產業、大戰略、大聯動”的指導方針,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大板塊”的戰略架構。近三年來,海裝風電在“工程技術服務板塊”上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金牌服務、全面維護”的新模式。
2014年1月,海裝風電“工程技術服務板塊”開始獨立運營,成立了重慶海裝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加強流程化規范建設,實施機組全面維護,加大機組預防性維護,探索風電服務新模式,加速人才培養,建立了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設備管理模式、管理機制、管理手段”。
有章可循,全面維護
2013~2014年,海裝風電以“對標創一流”主題活動為契機,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探索提出了“全面維護”方案。通過開展風場現場標準化建設,制定規范制度,加強監督考核,全面提升現場管理能力。公司從“項目吊裝調試、項目維護、綜合管理、運營管理、物資管理、技術質量、人力資源”七個方面入手,完成了工程技術服務管理制度匯編(涵蓋“三層次文件、風機技術標準”等63個文件),優化了標準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超額完成全年裝機目標。在日常運維工作中,始終以日常維護、歷史故障排查為重點,實施工藝革新,提高了機組穩定性,降低了設備故障率,實實在在為業主提供了高品質服務。比如,在東北片區通遼風場,制定了專項維護計劃,有效減少運維成本,大幅提升機組可利用率和發電量,各項指標均處于同行前列,實現了“檢修一臺機組、提升一個臺階”,獲得業主肯定和感謝。
做好預防,確保增長
風電也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天氣是影響機組運行的關鍵因素之一。2014年,為了確保機組發電量在惡劣天氣下實現穩健增長,海裝風電加強了對機組進行預防性維護。針對西南地區的“大風、冰雪”天氣,海裝風電從“風機技術、應急預案、環境監測、業主需求”等方面制定措施,全力為業主提供服務,為提升發電量打好堅實基礎。針對沿海區域風場臺風多發天氣,制定防臺風預案,對機組零部件采取針對性防護。2014年7月和9月,海裝風電運維的中電投徐聞風電場先后遭受17級“威爾遜”臺風、14級“海鷗”臺風襲擊,25臺2MW機組屹立不倒,臺風過后全部機組迅速恢復并網運行;并一次性通過250小時預驗收考核,證明了“海裝造”產品金牌品質。
技術改造,培養人才
國產化改造是運維市場的新經濟增長點。2012年,海裝風電根據業主迫切需求,針對“大部分機組均處于故障停機狀態”的某外國品牌風電機組進行了國內首次國產化改造,成功實現并網發電,為業主創造了經濟效益。這標志著海裝風電已開始對風電服務市場由“響應式服務”到“預防性服務、預知性服務”升級,具備了對國外風電機組進行技術改造和優化的能力。技術改造,人才為本。公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發展基礎。在“工程技術服務板塊”,針對“項目多、風場占地分散”等情況,常年為風場員工舉行“吊裝、調試、維護”全方面培訓,強化“一專多能、技改創新、工程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要求風場員工每天堅持工作經驗分享,實施老中青“傳幫帶”制度,加大“項目與項目之間、項目與片區之間、片區與片區之間”的交叉培訓和技術交流。通過編制《技術交流簡報》,將“合理化建議、吊裝經驗、故障處理經驗”向六大片區80個風場及職能部門進行分享。同時,通過“重獎技術論文發布者、拓展員工晉升渠道”等措施促進員工綜合素質提升。迄今,已發表技術論文上百篇,為員工搭建了經驗分享、學習成長的平臺。
厚積薄發,面向未來。海裝風電多措并舉,保障了機組持續健康穩定運行,超出業主預期,獲得業主感謝和贊揚。2015年是海裝風電進入“快崛起”戰略階段之后的“標志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工程技術服務板塊”建設,助推實現全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