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目標引領發展方向
拉美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之所以能在低油價的環境下逆勢發展,與該地區各國的產業發展指導思想密不可分。
據了解,拉美國家大多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定有中期或長期目標。IPS的信息顯示,阿根廷計劃到2016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占能源需求總量的8%;智利則計劃到202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達到20%;還有墨西哥,希望在2018年實現23%的能源消費來自清潔能源,到2024年將這一比例提升至25%,到2027年則進一步提升該比例到26%。
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委員會(ECLAC)能源與自然資源部負責人雨果˙文圖拉指出,事實上有兩大因素推動了拉美地區可再生能源產業在低油價環境下逆勢增長。“一方面,拉美國家近年來都在尋求能源供應多樣化,增加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擺脫對化石能源的嚴重依賴。”文圖拉表示,“這同時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環境也大有好處。另一方面,拉美能源領域投資者的目光也開始放得更遠,對產業的目標設定也朝著長期的方向發展了。”
文圖拉同時預計,國際油價短期內很難恢復此前每桶超過100美元的高位,或許在2016年會穩定在每桶70至80美元,這對拉美地區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而言并非壞事。“油價不超過100美元/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而言,反而是有利可圖的。”文圖拉說,“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反而更容易在可再生能源電力領域尋找到穩定的機會。許多已經開工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很快就將投入運營,加上新的項目招標也在不斷籌劃,整個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將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風能協會(WWEA)的研究也證實了文圖拉的說法。該協會在其發布的2014年年度報告中,用“十分光明”來描述風能在拉美地位未來的發展前景,并聲稱,拉美地區“風電投資仍在以巨大的步伐快速前進”。WWEA秘書長斯特凡˙桑格表示:“風電在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重要性正越來越明顯的顯現出來。在許多地方,風電正以廉價且可靠的電力的身份,成為電力供應的主力之一。”
除了長遠規劃外,成本的大幅下降也是拉美地區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根據IRENA發布的《2014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在目前的形勢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已經可以抗衡天然氣一類的化石燃料。如果再將化石能源發電的環境成本計算在內,可再生能源發電甚至已經更具成本競爭力。
IRENA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太陽能發電的平均成本已經下降到了與化石燃料發電相當的水平。其中,在南美洲,2013年和2014年太陽能的發電成本為每千瓦時11美分;在北美,同期的數字為12美分;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略高一些,但也僅有31美分/千瓦時。而占到拉美可再生能源發電“大頭”的水電,平均成本卻是最低的,僅有4美分/千瓦時。
如此低廉的成本,真是想不發展都難。林科恩對此表示:“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我們也需要向低成本的能源體系過度,可再生能源所利用的都是免費的資源,是上天的恩賜。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細化和完善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