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風力發電業者可以在 PTC 與 ITC 擇一使用。如果選 PTC,則可以在前十年或得 US$23/MWh 的補助;如果選 ITC 則可以得到投資金額的 30% 作為聯邦企業所得稅抵免。
一般陸上風機的設計壽命達 20 年,折舊年限是 10 年,加速折舊讓初期的成本增加,減少企業繳稅的金額,效果相當于無息貸款(稅盾)。多數美國的州立法要求電力公司必須出售一定比例的再生電力給用戶,如果達不到要求,電力公司必須購買配額,此為 RPS 制度。RPS 的配額風電價格各州差異很大,約在 US$5-50/MWh 之間。如果我們還原 PTC 的補助,將其視為風電的成本之一,則還原之后美國風電的成本約在 NT$1.54-2.61/KWh 之間。
美國風電便宜的原因有:
優越的地理條件
便宜的風機價格
便宜的風場投資成本
超低棄風率
2014 年美國平均風力機售價,如果是大于 100MW 風場的情況下,風機價格低于 US$1M/MW。如果低于 100MW,則接近 US$1.2M/MW,平均數字約在 US$1M/MW 左右。可是在 2012 年美國風機的平均價格約 US$1.14M/MW,風場的投資金額約 US$1.94M/MW。如果我們假設風機占風場投資的比例不變,則 2014 年預估風場的投資金額約在 US$1.7M/MW,約比 2012 年下降 12.37%。
美國風電棄風率非常非常低,2012 年平均棄風率僅有 2.7%。當年度中國棄風率達 17.12%,損失了 20.82TWh 的電力。2013 年中國依然棄風 10.74%,直到 2014 年棄風率才降低到 8%。2012 年德國的棄風率約在 10% 左右。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美國在 2013 的風電發電量居全球首位,達168TWh(61.11GW,CF(含棄風)=31.38%),中國居次,達 136TWh(91.424GW,CF(含棄風)=16.98%),第三名是西班牙,達56TWh(22.959GW,CF(含棄風)=27.84%),第四名是德國,達 52TWh(34.25GW,CF(含棄風)=17.33%)。
隨著 GE 成功合并 Alstom,取得 6MW 離岸風機的技術,有助于加速 GE 自己的 10MW 離岸風機開發。美國也開始在較少颶風的大西洋東北部海岸進行小規模的離岸風電場開發計劃。目前看起來容量因素超過 47%,成效應該相當不錯,2016 年底我們就可以看到實際運轉的風機了。
對于美國而言,陸上風電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隊,挾低成本的優勢,加上 PTC、加速折舊與綠電配額的政策,加速風力發電的發展。即使取消 PTC 的補助,美國風電的成本約為每度電新臺幣 1.54 元,全國的最低價與最高價分別是每度電 1.42 與 2.61 元新臺幣。2.7% 的棄風率,讓美國的風電發電量穩居世界第 一位,其智能電網技術值得臺灣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