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依法治企成焦點
被多家央企列入2015年的工作議程近20家央企負責人提及并詳細解讀
點評:
2014年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把法治中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法治企則是依法治國在國企改革中的貫徹和落實。2014年11月,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法制工作會議,會議明確要求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
努力將中央企業打造成對外依法經營、對內依法治理的法治社會模范成員,并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央企業法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打造法治央企,不僅是中央企業做強做優的必由之路,而且對于推進發展國家建設和市場經濟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就提出,要堅持依法治企,深化企業法律保障體系建設,做到依法經營和維權,確保從嚴治企、依法追責。中國兵器集團董事長尹家緒要求,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和水平,建設“法治兵器”。
3. 積極應對新常態
43家央企負責人均提及新常態
多家央企負責人把新常態作為報告的主題,并列專章闡述
13家央企分別提出轉型、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以應對新常態
點評:
央企重視新常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央企一般體量較大,且大都屬于傳統產業,近年來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較為明顯。張毅曾指出,近年來,大規模投資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快速擴張,如鋼鐵、有色金屬、造船、煤炭等重化工行業的產能接近峰值,市場基本飽和。大部分中央企業都面臨產能過剩、產銷銜接不暢等巨大壓力,有的企業大幅減利甚至虧損,個別企業已經陷入經營危機當中。張毅還特別強調,對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新常態,已成為中央企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如何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將是他們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課題,并將深刻影響整個中國經濟的走向。
張毅指出,2015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張毅還強調,對于國有企業來講,適應新常態,關鍵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做好“加減乘除”。
對此,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提出,把研發做強,靠技術引領和服務增值實現轉型升級。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提出,要加快互聯網化轉型,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基因。南方電網董事長趙建國提出,南網公司要轉變經營理念,主動投身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學會用市場化手段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
相對于國企改革,央企應對新常態的心態更積極,不僅把新常態看做是挑戰,還將其視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契機。
4. 創新驅動成潮流
24家央企的負責人明確提及創新驅動
中國能建、中國有色礦業、中國鋁業、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強調自主創新
寶鋼、華電、招商局強調工業4.0概念
中國遠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招商局、中交建等企業負責人關注互聯網
點評:
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推動國家科技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國資委秘書長閆曉峰指出,未來將進一步突出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閆曉峰還表示,要加大傳統產業、傳統工藝技術與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結合的力度,讓大多數處于傳統產業的中央企業的技術、裝備、產品跟上高新技術的發展,跟上時代的進步,從而形成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驅動力。
上述央企對于創新驅動的重視,以及對于工業4.0概念和互聯網的關注,均體現了央企的創新積極性,并預示了央企未來的投資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