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設備:E-Mobility
電動汽車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主要用能設備,也是重要的分布式儲能單元。
微電網
在能源互聯網里,微電網是小區域中“發電設備/用電設備/儲能設備/配電網”之間的完美結合點,具備柔性,可擴展,健壯并且低成本的特征。通過模塊化設計,應用和服務都是弱耦合,用電設備和電源設備可以靈活的接入。
輸配電網
能源互聯網的輸配電網將由高度可靠、強壯、安全的配電網架構組成,并且能夠柔性兼容分布式能源的輸入和配送,對全局電力形成網格化管理。
電力交易市場
電力交易是能源互聯網重要的革新環節。基于專網或者因特網的電力交易市場,不僅提供交易服務,還提供需求預測,設備管理,電力期貨交易等服務。
能源互聯網是“安全、穩定、可靠的自適應、實用性智能生態系統”
隨著物聯網技術、虛擬物理系統(CPS)等技術的不斷革新,能源互聯網實現自我管理已并非難題,“自適應”將表現為不同能源和用能設備能夠在一張網內和諧運作,并且保持系統的高可靠性和電力供應的高質量,通過本地層面的決策就能夠實現管理。此外,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智能技術,能源互聯網將實現系統和設備的智能化,并在控制和交互上能夠實現跨系統和跨設備。在能源互聯網的運行過程中,通過監控和傳感提高資產效用,成功減少不必要冗余。而最根本的輸配環節,能源互聯網的生態系統將必須具備極高穩定性、可靠性以及能夠實現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成為即插即用,即插即發的柔性電網,同時還必須保證使用信息合規合法,確保網絡不被入侵,無論是物理侵入還是網絡侵入。
能源互聯網將帶來的巨變
全局輸配電系統監控
目前電網管理者對輸配電系統的監控能力是比較弱的,低壓配電端是監控不到的。例如,郴州08年雪災的時候由于不清楚斷電地點,無法在最快的時間解決故障,更不具備輸配資產遠程管理能力,無法監測輸配電設施的健康程度,無法提前預防以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在能源互聯網中,輸配電系統的全局監控能夠快速發現故障、精確定位,甚至實現電網自動修復,大大提高電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舉例來說,傳感器可以在設備發生故障時,立即發出警告給維修人員,甚至可以在設備還沒發生故障時,就能通過智能分析技術,判斷設備何時會發生故障,并向管理者和維修者發出預警以及維修和更換建議。此外,能源互聯網將提供更詳細的實時發電及用電信息,實現適應發電端的電力消費,達到需求側管理的最高境界。
自動高效的智能建筑
利用開放共享的ICT技術和接口可擴展的智能軟硬件,可實現現有樓宇整體和各子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現在那些現有的建筑若沒有預設端口,很難實現互聯網結合。就像手機硬件通過下載一個軟件就可以更改版本,已有建筑和新建智能建筑能在快速的更新換代中無縫接入能源互聯網的最科學辦法也是設計中就預留可擴展的接口。在智能建筑中,樓宇管理系統(BMS)和其他ICT基礎設施和服務,比如電話和寬帶,需要融為一體,以減少基礎設施的投資,實現規模經濟,現在有一些公司比如Honeywell、西門子都有專門的團隊做BMS。更重要的是,同ICT基礎設施一體化的BMS系統能夠提供更多的數據,實現更有效率的服務,達到自組態、自管理的目標。同時,其系統可擴展,方便更新和維護大規模商業電動車
在能源互聯網體系中,電動車的基礎設施(如充電樁)將廣泛存在,并同其他基礎設施完美融合,具備車型通用性能良好,服務主體多元化等特點。通用的ICT平臺打造出電動車價值鏈參與者之間的實現強關系和強互動,商業模式消費電子化和互聯網化,電動車成為一款大型的智能硬件。電動車將同電力系統完美融合,成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之一,發揮儲能,用能,調峰的多元作用,這將賦予消費者參與到電力市場交易中的契機。
目前電力市場基本是簡單的電力交易過程,主要是電廠和電網之間的交易,或電廠和大用電的直接交易,普通消費者的參與幾乎可以忽略。北京用電的整體負荷是多少、北京有多少發電設施可以作為備用電源等等,這些不僅是消費者,甚至直購電大用戶作為電力市場的直接參與者都無法知道。如此一來,消費者無法做出最優決策,特別是消費者的智能設備只有通過分析這些信息之后才能做出決策。同時,電力交易和其他商品交易不一樣,電力的需求是即時的,參與性非常重要。在能源互聯網體系,這一切都將成為可能。
能源互聯網的4種商業模式
以聚合器(Aggregator)為中心
Aggregator 是專門為能源互聯網實現所提出的一個類似于“中間人”的概念,可以作為電源與電網,消費者和電網之間的協調者,使得分散獨立的設施和消費者通過集成體的方式成為對電網“可見”的分布式電源/儲能/負荷,參與到系統運行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