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12 月24 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大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力度,全力推動我國優勢和富裕產能跨出國門、促進中外產能結合、拓展發展空間,提高中國產品尤其是裝備制造的國際競爭力,推進外貿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制造業和金融服務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于我國風機制造企業進軍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具有積極的指導、推動意義。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風電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風電市場。與此同時,我國風電產業已經扭轉風電設備需要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進而成為新興的風電機組出口國。據統計,在2013 年,包括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 在內的7 家風電機組制造商向國外出口風電機組341臺,出口容量達692.35 兆瓦,同比增長60.8%。截至2013 年底,我國已累計出口風電機組1392.5 兆瓦,出口國家由2012 年的19 個擴展到27 個。
作為國內新能源行業先行者,華銳風電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在國內風電設備制造領域,成為首家開發出適應全球各種風資源條件和環境條件的1.5 兆瓦系列化風電機組的風機制造商,形成了完善的兆瓦級風電機組國產化配套產業鏈,并首次完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臺3 兆瓦、5 兆瓦及6 兆瓦風電機組的研發和生產,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近年來,華銳風電確立了“兩海戰略”,即加大力度進軍海上風場和海外市場。在海上風電領域,華銳風電為歐洲以外全球第一個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提供了全部34 臺3 兆瓦風電機組,所有機組已順利并網發電;為我國潮間帶示范項目——龍源江蘇如東風電場提供的19 臺3 兆瓦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電……
據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于建軍介紹,華銳風電除了大力拓展國內市場之外,還非常重視的海外市場穩步拓展,出口到土耳其、意大利、瑞士、巴西、南非等國家的風機累計容量也達到了300 兆瓦。
業內專家認為,國內風電制造企業勇于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對于提升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水平,釋放產能、避免單純的價格競爭、提升企業盈利水平等都有重要意義,同時風電機組的出口將有利于我國風電產業的升級。華銳風電等企業參與國際風電市場的競爭,將成為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展現“中國創造”的最佳舞臺。
業界分析人士認為,我國風電機組進入國際風電市場,顯示出中國用十年時間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風電產業后,呈現出從粗放式數量擴張向提高質量、降低全壽命周期風電成本的方向轉變。“風電產業應該勇于突破,爭當新能源產業‘走出去’的典范。”業內人士對于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進軍海外市場給予了肯定。
對于國內風電企業而言,敢于走出去也是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化解產能過剩的一大良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當前風電機組年產能已高達40 吉瓦,而國內市場年需求不超過20 吉瓦,產能過剩嚴重。在擁有了強大的風電設備制造能力,并面臨國內市場巨大壓力的形勢之下,進軍海外市場成為風電設備制造商的共識。
在于建軍看來,華銳風電大力拓展國際風電市場,將有利于華銳風電展開差異化競爭,避免單純的價格戰,并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盈利能力。他認為,當風電企業走出國門之后,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風能資源,客戶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由此國內的風電企業將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而且,多樣化的競爭也將有利于我國風電產業綜合實力的提升。
隨著全球范圍內環保意識和減排觀念日漸深入人心,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風電將在世界各國迎來高速發展期,華銳風電等中國風電企業借此東風走出國門之后,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也將有利于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水平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