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強臺風“楊柳”在臺灣臺東縣沿海登陸,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約12級(35m/s),并持續穿越臺灣海峽,在福建省漳浦縣沿海二次登陸。臺風路徑剛好劃過位于汕頭海域的多個海上風電場,該海域共運行有電氣風電共計179臺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覆蓋7MW到16MW,全部抵抗住了本次臺風狂風驟雨的考驗。

“楊柳”過境期間,憑借風電場運維團隊的周密部署和機組過硬的抗臺風技術,電氣風電全部機組在設備零損失的同時,均實現了持續穩定運行。以矗立于大唐南澳勒門I海上風電場擴建項目的EW16.0-252機組為典型,作為電氣風電海上半直驅平臺第三代標桿產品,也是粵東地區商業運行的最大單機容量風電機組,自“楊柳”于8月13日夜間襲來,直到臺風中心已經深入內陸后的8月14日早8時,該機組全程保持16MW滿發運行。
電氣風電海上產品如何能為客戶轉危為機,將充滿破壞性的臺風轉變為最大化發電量的機遇?
高精度多體動力學仿真模擬
Nonlinear SIMBEAM柔性葉片建模,充分考慮長葉片彎扭耦合大變形的非線性特性
進一步完善各子系統精細化建模方法,實現與權威仿真軟件標準控制器的完全兼容
準確模擬每個階段中風機載荷與動力學響應,提高結構安全性與抗臺風能力
臺風區域風機部件定制化設計
機組葉片的主梁和腹板經特殊增強,大幅度提升葉片抗扭剪破壞的能力
葉片葉根位置使用特殊纖維布材料并增大鋪層厚度,增強葉片抗折斷能力
針對性開發的電動變槳鎖定系統,保障槳葉在57m/s的極端風速下不被吹動,并可確保在包括電網故障等異常條件下實現遠程落鎖、解鎖
智能化臺風控制策略保駕護航
結合數千臺海上機組多年來的抗臺經驗,電氣風電逐步優化完善機組的智能抗臺模式。此次“楊柳”過境期間,所有受影響機組均按計劃切入抗臺風模式,自動適時偏航跟蹤風向降載的同時,結合風速情況智能決策,為業主獲取更多發電收益
風電機組狀態全感知實時監測
全面監控風機葉片、輪轂、機艙、塔輪、螺栓、基礎、環境,提前感知異常趨勢
場端一體化監測平臺,多維度可視化展示數據和預警結果
通過全面監控,及時預警,降低故障及次生故障風險

電氣風電積極沉淀多年海上抗臺風實踐經驗,通過優良的產品設計,充分有力的技術支持,響應及時的現場服務,持續打造“好品質、可信賴”的產品口碑,以客戶價值為中心,持續引領海上風電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