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5年伊始,能源領域各行業表現不俗。今天剛剛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海油斬獲特等獎,中石化獨獲兩個一等獎,國家電網公司取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摘得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其他領域也在年末歲初有了突破性進展——中國造LNG船首出國門,華能成全球裝機最大發電企業,核反應堆“心臟”實現國產……新年伊始,就讓這些正能量激勵我們全速前進!!
國家科技獎揭曉
能源領域摘重獎
文/于歡
1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本屆大會共計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其中能源、化工領域收獲頗豐,特別是大型油氣田和煤層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斬獲了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此外,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創新工程和甲醇制取低碳烯烴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研發及應用”斬獲特等獎,該平臺的應用實現了從潛水到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挪威之后第三個具備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設計、建造、調試、使用一體化綜合能力的國家,對維護國家領海的權益、實現深海的權益開發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中石化獨獲兩個一等獎——“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高效勘探及關鍵技術”和“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學降粘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前者在6500~7000米的深度發現了我國首個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也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氣田;后者開創了化學工程技術在超深井超稠油開發領域成功應用的先例,為塔里木盆地數十億噸儲量乃至國內外同類油藏的開采提供了技術支撐與借鑒。
在電力領域,由國家電網公司組織申報的“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創新工程”項目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于2009年正式啟動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迄今累計建成諸如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等32類305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在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種類最全,并先后參與編制了21項智能電網國際標準,顯著擴大了國際影響力,有效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智能電網領域的話語權。
此外,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報送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摘得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項目成功攻克了與催化劑和工藝技術相關的一系列科學難題,掌握了煤制烯烴的關鍵核心技術甲醇制烯烴,從而在我國“缺油少氣富煤”的大背景下,為連接煤化工與石油化工、實施石油替代攻略、保障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技術途徑,指明了戰略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