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組織專家在北京對我院參與的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海上風電場建設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海上風電場環境評價研究”課題進行了驗收。會上,科技部對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經專家組質詢和充分討論,一致認為課題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技術研發任務,達到了各項考核指標和課題預期目標,同意課題通過技術驗收。隨后,該課題又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財務驗收,為課題的實施劃上了圓滿的句號。該課題的順利實施也為我院躋身全國高新技術研發團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上風電場環境評價研究”課題由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和天津大學、啟東道達重工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其中,我院為課題技術負責單位,陸忠民副院長為課題技術總負責人。課題以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為依托,分為海上風電場潮流及沖淤影響、海上風電場鳥類及其生境影響、海上風電場海洋生態影響三個研究專題,其中,鳥類專題和海洋生態專題由環境保護工程設計院具體實施。課題歷經兩年,在充分調研和收集歷史資料的基礎上,開展了海上風電場潮流及泥沙沖淤影響的數模、物模工作,并成功申請了軟件著作權;針對海上風電場對鳥類及海洋生態影響的技術難點,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鳥類觀測和兩季三次的海洋生態調查,在充分掌握海上風電場建設前后鳥類群落組成及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對海上風電場的鳥類影響及海洋生態影響進行全面的評估,并首次提出了海上風電場鳥類影響評價體系和海洋生態影響評價體系。該課題針對海上風電場環境評價的主要技術難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并通過依托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予以實踐和檢驗,為我國海上風電場工程建設的環境評價工作提供了科學的評價手段和技術指導;通過本課題研究,形成海上風電場建設運行的環境評價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體系,提升我國海上風電場環境評價技術水平,為海上風電場建設環境問題的研究和決策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