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記者從10月22日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獲悉,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裝機容量已經接近1億千瓦。不過,盡管裝機容量增長迅速,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的發展現階段仍然面臨諸多問題。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人士透露,截止9月份,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約8700萬千瓦,今年年底將達到9000萬千瓦。不過,風力發電的整體增速卻落后于裝機的增速。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累計風力發電量為7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這個增速遠低于裝機容量超過30%的增速。上述能源局人士稱,預計到今年年底,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大概約3%。“從它占整個能源消費的比例來看,中國風能利用還是非常低的,還是有很大的提升余地。”此外,該人士還透露,今年的棄風率將下降6.4%,預計在總量增加的情況下,棄風的總電量不會比去年超過太多。
據統計,去年有約162億千瓦時的風電因無法并網外送或被當地消納而棄用。而“棄風限電”的主要區域還是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蒙東電網棄風電量達到34億千瓦時。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出通知,棄風限電較嚴重的地區,在問題解決前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模。不過,目前來看,消納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除了并網消納的問題,上述能源局人士還表示,風電在能源發展戰略中的優先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由于風電直接成本高、利用小時數低、出力不穩定等特征導致發展受到限制。但歐盟的一份最新分析報告表明,從長遠看來陸上風電的實際成本價格低于常規煤電。此外,風電補貼的基金來源單一,補貼資金發放滯后,部分風電開發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和虧損等問題,企業對電價補貼的依賴度較高,補貼資金的拖欠對風電企業帶來了嚴重的資金壓力。在談到未來風電發展規劃時,該人士表示,到2020年底,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2億千瓦,即在2015年完成1億千瓦裝機容量的基礎上,中東部地區再新增3000萬千瓦,三北地區通過特高壓輸電通道外送6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完成1000萬千瓦。目前,我國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及沿海地區。其中,全國陸上70米高度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約25.7億千瓦,近海100米高度5~25米水深范圍內技術開發量約1.9億千瓦、25~50米水深范圍約3.2億千瓦。
對屬于中低風速的內陸風能資源還沒有進行系統的摸底。能源局的思路是,對于三北地區,集中開發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借助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和特高壓輸電通道實現跨區域外送消納;對于中東部和內陸風電,全面開展分散資源開發利用;對于海上風電,通過技術提升、產業進步、管理升級等方式,穩妥推進。同時要提高海上風電、低風速風電項目經濟性。此外,還要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制定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占到當地電力消費比例的配額指標,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穩定的政策環境,提供量化的考核體系。據透露,目前相關文件已經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完成。對于備受關注的海上風電項目,上述國家能源局人士表達了審慎樂觀的態度。按照規劃,全國2015年建設海上風電規模500萬千瓦,開展前期工作1000萬千瓦,但該人士稱,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預計僅能建成200萬千瓦左右。截至2013年底,我國海上風電項目累計核準容量222萬千瓦,主要位于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已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容量約39萬千瓦,主要位于江蘇省和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