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2010年之前幾年的快速增長期后,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目前進入了穩定增長階段,風電開發、風電制造企業發展步伐和節奏都有一定的掌控,較為理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這樣說。
“我們在去年做了海上風電的經濟分析,對比我們的研究成果,我覺得這樣的價格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如果從單個海上風電項目角度,經濟性差距很大, 有多個影響因素,如離岸的距離、水深、海床條件以及海上風能資源的差異。”時璟麗認為,從項目開發角度,無論是陸上風電,還是海上風電,市場都是開放的, 各類開發企業享受的政策是一樣的。招標可以作為一種發現價格的手段,符合市場競爭的原則。
時璟麗進一步說,目前陸上風電市場成熟,風資源情況、設備成本、運營成本和價格明確,處于穩步發展階段。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又一新興領域,通 過制定合理的電價政策可以啟動一批項目,從而帶動海上風電市場啟動、成長和大型海上風機制造業的發展。海上風電發展可能較陸上風電復雜,影響因素更多,所 以通過項目啟動,才能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
當然,基于實際成本和收益,不少風能企業希望海上風電上網價格能高一些。孟憲淦介紹說,歐洲陸上風電單位千瓦投資約1000歐元,而海上風電在2000至3000歐元。德國、丹麥、英國等國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在每千瓦時1.1至1.6元。
從2007年到2012年,我國海上風電單位千瓦投資在15600至26600元,而陸上風電單位千瓦投資在8000元至10000元。我國陸 上風電上網電價是0.51至0.61元。“考慮到海上風電發電小時數高于陸上,我國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應高于每千瓦時1元。” 孟憲淦建議。
三步走,形成規模實現市場化商品化
現如今,我國面臨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可以預見的是,風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將有勃勃生機。在未來,海上風電無疑將有著無限的契機。
“根據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經驗來看,海上風電在未來可以分成三步走。” 孟憲淦指出,第一步是要形成規模,這也是打基礎的階段。海上風電基礎設施的質量必須過關,相關政策要落實,管理體制要理順。有了規模了,我們才能夠看到它 的前景,才能取得一些經驗,并初步證明它可以進一步發展了,有市場開發的基礎。目前我國的海上風電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應該朝向形成規?;姆较蚺?。第二 步,我們通過政策推動形成一個市場化。最后則是商品化的過程。
孟憲淦認為相關政策應為海上風電創造寬松的氛圍,并且使得海上風電能夠形成一定的規模,在有了這些基礎后,引入競爭機制,才能逐步往前走,“當然最終還是要根據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