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燃煤發電廠投入運行,加上風能及太陽能發電量不斷增長,德國電力市場正面臨2011年來最為嚴重的供應過剩,電價也連續3年下跌。
電價持續下跌
彭博社數據顯示,萊茵集團(RWE)、意昂集團(EON)等四家德國電力運營商,去年12月以來的發電規模可滿足820萬家庭的用電需求,相當于整個德國的20%。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力市場,德國電力市場的過剩電量相當于需求峰值的17%。德國電力基準合同價格自2010年底來已經下跌超過36%。
造成電力市場供應過剩嚴重的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煤炭發電量的大幅增長。在德國朝未來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翻倍這一目標不斷邁進的同時,近兩年大量新建燃煤電廠投入運行也加劇了電力市場的供應過剩。
由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享有電網優先接入權,所以在晴朗或多風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時候,大量電力涌入市場。這限制了煤炭、天然氣等發電站的運行時間,并進一步壓低了電價。德國8大電力公司的利潤率從10年前的15%跌至去年的5.4%。
從事電力經營長達14年的德國電力供應商Ricardo Klimaschka表示,新建的發電廠將以當前電力價格運行。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連成本都難以維系。“電力公司本期待新發電廠運行后可以帶來更多利潤,但前提是電力價格能夠上漲,實際情況則恰好相反。”
作為歐洲基準電力價格,德國萊比錫歐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2015年交付的德國電力合同價格,今年4月初曾下跌至33.65歐元(約合45.82美元)/兆瓦時,創9年來新低,6月28日價格為34.45歐元。今年以來,德國電力價格已經下跌超過5.6%,超過法國1.8%和北歐4.4%的跌幅。能源分析機構Arendal預測稱,德國電力市場明年依舊將維持供應過剩的狀況,電價將維持在33.45歐元/兆瓦時。
煤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
2011年,德國電力市場剩余發電規模為21%,當時國內的8個核反應堆還都在運行中。在德國決定放棄核電之后,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長。今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力供應總量中所占比例為27%,政府希望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達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