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國家工信部公告《關于做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工產業政策〔2011〕第5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做好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和應用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運行〔2014〕734號)精神,切實做好全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調整工業用電結構,轉變工業電能利用方式,提高電能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實現以較低的電力消費增長創造更多工業增加值,促進我省工業轉型升級,特制定本方案。
各市經信委,省電力公司,晉能有限公司,各相關企業:
現將《山西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按要求組織實施。
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4年4月22日
山西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實施方案
為落實國家工信部公告《關于做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工產業政策〔2011〕第5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做好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和應用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運行〔2014〕734號)精神,切實做好全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調整工業用電結構,轉變工業電能利用方式,提高電能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實現以較低的電力消費增長創造更多工業增加值,促進我省工業轉型升級,特制定本方案。
一、必要性
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是為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而組織開發的綜合性、專業化、開放式的網絡應用平臺,具有信息發布、電力供需形勢分析、有序用電管理、經濟分析、在線監測與診斷、電能服務等功能,旨在向電力用戶、電能服務商、電網企業、政府有關部門等各類群體提供全面的電力需求側管理信息,對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山西是電力生產和消費大省,全省工業用電量的比重達80.5%,其中,重工業用電量占工業用電量的比重達97%;萬元GDP電耗達1450千瓦時,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電網峰谷差達400---500萬千瓦,節約電量和削減電網高峰負荷的潛力較大。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有利于對電網企業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進行科學考核,有利于對工業企業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和有序用電,建設能效電廠,通過提高電能利用效率,節約電力和電量,減少火電機組建設和運行投資,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二)有利于建立電能診斷評價體系,扶持電能服務產業發展
長期以來,因缺乏有效的節電數據分析和評價體系,導致電能服務產業發展緩慢。以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為切入點,發揮電能技術服務隊伍的專業優勢,引入金融、保險業務,對企業用電情況進行診斷評價,做到電力消耗和負荷特性在線監測,節電技術和管理服務針對性強,節電效果有據可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中介服務”的市場化模式。通過將電力需求側管理與節能減排、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產業結構調整等政策的聯動,扶持引導一批電能服務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ㄈ┯欣诩訌婋娏\行監測,提高經濟分析預警能力
電力運行涉及電力生產供應的各方面,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任務十分繁重。電力具備好計量、可檢測、系統瞬間平衡、需求峰谷差大等特點,電力消費做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在當前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透過電力分析經濟走勢,可有效提高經濟分析預警能力。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實現電力消耗的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是需求側管理的重大創新,通過對不同行業、不同市區、不同產品用電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提出電力需求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有效提高政府部門調控經濟和宏觀管理的能力。
(四)有利于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全國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對節能減排再次敲響警鐘。隨著電氣化程度的加深,即便是能源消費總量下降,用電量仍在上升,電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實施在線電能監測,能有效地對企業用能情況進行分析,對單位電耗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進行分類排序,挖掘節約電能的潛力,結合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總量控制等要求,提出科學合理配置電力資源的政策建議,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二、工作思路
立足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特點,以市場配置資源為指導,以建立企業生產全流程用電管理制度和電力預測預警機制、提高電能利用效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目的,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原則,綜合運用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和先進的節電技術,促進企業科學、有序、節約、智能用電,實現企業用電全過程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有效降低用電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三、工作目標及任務
?。ㄒ唬┙ㄔO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
在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主站的框架下,建設省級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子站,包括:電網企業平臺、電能服務商平臺、電力用戶平臺等,并與主站實現數據傳輸和共享。借鑒兄弟省市的成功經驗,開發電能服務管理軟件系統,包括:客戶終端系統、電能專家等個性化軟件??茖W配置電力資源,努力實現用電保障更加安全,促進電能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工業增加值電耗水平進一步下降。
2014年,首批選擇參加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約37戶電力用戶和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上的36戶省調火電企業開展試點,對企業用電情況進行評估診斷,提出主要用電設備電能采集監測系統建設方案,建設電能采集監測平臺并上線運行,這37戶電力用戶和36戶省調火電企業的年用電量達450億千瓦時,約占全省工業用電量的25%。
通過試點建設,探索企業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機制和工作程序,優化完善系統建設,逐步增加電能數據采集監測的試點工業企業數量,到2016年底,基本實現對110千伏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全覆蓋,上線運行的企業數量達到150戶以上,約占全省工業用電量的40%。再用2—3時間,力爭對年用電量在2000萬千瓦時以上的工業企業全覆蓋,上線運行的企業用電量達到工業用電量的50%。
?。ǘ嵤╇娏π枨髠裙芾?/strong>
按照工信部的安排,由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中心組織專家,對試點企業無償進行節電潛力診斷。診斷的主要內容包括用電基本情況、節電技改實施方案、重點用電設備運行管理等。根據診斷情況,編制企業節電診斷報告。
政府搭建交流平臺,引入市場機制,按照市場化運行模式進行對接,促進工業企業、電能服務企業、金融和保險機構、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中心簽訂“四方合作協議”,對工業企業用電系統、設備或設施進行綜合治理。
利用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資金,調度社會投資,支持納入電能服務平臺建設的工業企業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項目,參照節電診斷報告,支持工業企業實施用電設備技術改造,淘汰低效用電設備和工藝,提高電能利用效率;強化低壓側無功補償和管理,提高功率因數;強化管理,優化生產組織流程,降低高峰用電負荷。
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企業進行綜合評估,檢驗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成效。
?。ㄈ┓龀蛛娔芊掌髽I發展
按照工信部“著力培育一批服務能力強、輻射面廣的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服務機構,切實推進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力求取得實效”的要求,對我省電能服務企業進行摸底和遴選,組織具備條件的企業向工信部申報,納入全國電能服務系統。開展電能服務專家組下企業活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中介服務的市場化體系,扶持和培育一批電能服務企業。進一步規范電能服務流程,轉變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
?。ㄋ模┙㈦娏\行監測預警調控機制
充分發揮電能服務平臺的功能,對全省工業用電情況進行在線監測和深度分析,建立分行業、地市及重點用電企業用電特性數據統計分析模型,實施有序用電,降低電網高峰用電負荷,增強電力供需平衡調控能力。研究建立企業用電量與經濟運行指標的相關數據模型,為加強工業運行分析和電力要素保障提供基礎支撐,提高對經濟運行的預警和研判能力。建立主要產品單位產品電耗和工業增加值的數據模型,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總量控制的要求,提出科學配置電力資源的政策建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
成立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工作推進領導組,省經信委相關處室負責人、省電力公司和各市經信委分管領導參加,省經信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統籌推動我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工作。
(二)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能力和認識水平
借助中電聯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中心專家力量,組織開展全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培訓工作。對各級政府電力需求側管理人員,能源管理服務機構人員,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和技術人員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各級領導和管理技術人員的認識水平,培養電力需求側管理骨干力量。
?。ㄈ┘訌娬呗搫?,建立引導激勵機制
充分利用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資金,支持平臺建設,將企業節電升級改造項目享受資金支持政策與平臺建設聯動;充分應用我省已實施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政策,將參與直接交易的電力用戶與平臺建設聯動,對電力用戶電耗數據實時監測分析;積極引入綠色金融和保險服務支持模式,帶動社會資金參與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將電力需求側管理與節能減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化解產能過剩、物聯網、兩化融合等政策密切銜接,形成政策合力。
?。ㄋ模U大宣傳交流,形成示范引領的工作氛圍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宣傳電力需求側管理相關知識;通過案例推廣、經驗交流、成果展覽等形式,提高企業參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示范引領,企業主動參與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氛圍。
山西省經信委
201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