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歐洲委員會發布公告,裁定全球11家高壓電纜提供商存在卡特爾壟斷聯盟,對其處以總計超過3億歐元的高額罰款。海上風電行業的成本縮減行動被全球高壓電纜供應商的卡特爾聯盟破壞,歐委會的雷厲風行之舉也似乎是沉重打擊電纜卡特爾聯盟。但是,難道這樣就可以肅清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了嗎?
在高度專業、極度復雜的海上風電場領域,往往能夠參與競爭的都是少數幾家公司,因此卡特爾供應商人為推高價格也成為海上風電行業的一種“獨特的”憂慮。2014年4月2日,歐洲委員會發布公告,裁定全球11家高壓電纜提供商存在卡特爾壟斷聯盟,對其處以總計超過3億歐元的高額罰款。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它是否真得就結束了卡特爾聯盟呢?或者高額罰款會不會進一步飆升來保持市場的公平競爭?這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關于電纜行業的卡特爾聯盟,時間大約要追述到1999年,11家電纜制造商,包括瑞士的ABB,Brugg,日本的Exsym(原昭和電纜和三菱電纜合資公司),J-Power Systems(原住友電工和日立金屬合資公司)和Viscas(原古河電工和藤倉電纜),韓國的LS電纜和大韓電纜,丹麥的安凱特電纜,意大利的普睿司曼電纜,以及法國的Silec電纜(原Safran電纜)和耐克森電纜公司就歐洲經濟區的重要高壓電纜項目,包括大型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如海上風電場等,達成 “君子協定”,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客戶分配,共享市場。
這在行業內當然不是“獨樹一幟”。1999年以來,包括ABB,Areva輸配電公司,阿爾斯通,富士電氣,日立,東芝和西門子在內的全球電氣巨頭形成電源變壓器卡特爾聯盟。最終在2009年10月,經歐盟委員會調查后被處以6764億歐元罰款,其中西門子應揭發相關證據被豁免。
無獨有偶,高壓電纜的卡特爾聯盟因ABB檢舉使得歐委會的反壟斷調查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2009年2月,歐委員公布高壓電纜反壟斷調查進展,2011年7月,公布涉嫌參與者名單。 2014年4月,歐委會裁定存在壟斷行為,并發布處罰公告。歐委會在公告中稱,這些企業都會定期在歐洲和東南亞的酒店會面,達成約定價格來保障指定的公司在招標中報價最低,而其他企業的報價卻對客戶沒有吸引力。并且,一個耐克森員工試圖刪除數千份關于卡特爾活動的文件,但歐盟的IT技術鑒定人員還是能夠恢復信息,成為調查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