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十二五’能源規劃的制訂,重點圍繞實現我國提出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減排‘兩個目標’展開,即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且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 45%。‘十二五’期間是落實上述‘兩個目標’的關鍵時期。”他建議,一要提高傳統能源清潔利用水平;二要加大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利用規模;三要加快推進水電和核電的開發建設,積極做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轉化利用,大力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四要統籌規劃重點能源基地和跨區能源輸送通道建設,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
近幾年,上海致遠正在致力于我國分布式中小型風電并網系統的開發投入及試運行,分布式小型風電并網與集中式系統相比,一方面分布式系統更接近負荷,不需要建設大電網進行遠距離高壓或超高壓輸電,大大減少線損,節省輸配電建設和運用費用;另一方面分布式系統一般并在電網變壓器的用戶側,有一定量的負載,系統就地捕風、就地發電、就地并網、就地消耗,減輕電網的負載承受力。分布式系統對場地的要求和風能資源要求較低,投資可大可小,更適合于各層次的需求;再者分布式系統安全性較高,當電網停電或電網出現異常時,并網系統會自動與網電系統脫開,保護電網系統的運行安全。
發展分布式能源的體系的建設和推廣對我國今后能源結構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化石能源為主,近幾年大風電、大型光伏電站的建設,極大地提升了新能源的比例,但在大力發展集中式風電建設的同時,應該加大分布式小型風電系統的建設和推廣。我國地域廣闊,可供利用風能的地方很多,發展分布式小型風電系統,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風資源。雖然小型風電系統的單機容量并不大,但成千上萬的分布式小風電供電系統,可為國家電網提供數以千計的電能,不亞于大型風電場的供電規模。分布式小型風電供電系統,由于是就地發電,就地并網,就地耗用,因此不存在對國家大電網的沖擊和影響,也不存在電力遠距離傳輸問題;從技術角度而言,已解決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已具備大規模推廣使用的條件。
未來5 年,上海致遠將繼續加大對風力發電機的研發和技術創新,不斷的加強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人才培養,積極推進中國的中小型風電的分布式應用與發展。此外,國家相關部門應對分布式小型風電系統也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重視;要認真做好分布式小型風電并網系統的示范工程建設,積累經驗與數據,掌握第一手的運行資料;逐步明確與規范分布式小型風電并網系統的標準與要求,為下一步大力推廣發展風不是小風電系統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