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電力領域以及相關煤炭領域已有多人因違紀被調查,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繼石油之后,電力領域將被集中整肅。昨日媒體的一則報道加深了外界的判斷,根據媒體報道,4月17日開始,國家審計署從五個特派辦派出數百人進駐了國家電網公司,正對董事長劉振亞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這是針對國企主要領導干部的一次監督審計,國家電網內部人士也對次予以了確認。
石油系統反腐風暴過后,改革進程明顯加快,遼河油田、吉林油田開展經營自主權試點,并計劃對部分管道資產進行整合,此輪開放石油經營權標志著中石油在引入民間資本開始邁出了第一步。此番電力系統反腐風暴也將暗示著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上日程。根據媒體報道的消息來看,直流特高壓、電動車充換電設施和抽水蓄能電站三個領域將率先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測算顯示未來5年內,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營業規模每年有望超過千億元。繼石油系統之后電網再次向民資敞開大門,將提振民營資本投資熱情。
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目標對于電力要求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能源結構的改善,促進清潔能源比重穩步提升,并加快火力發電的清潔化利用。第二個方向是加快市場化改革,推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攻堅戰,也是“觸動利益”之舉,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將政府定價范圍限定在輸電價、配電價環節,而將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
此次國家電網改革并沒有涉及銷售電價改革,與電價銷售相比目前石油系統已經開始試水油品銷售混合所有制。從石油行業的改革經驗來看,電力銷售改革也將僅是時間問題,此前曾有傳聞稱電網將逐步退出售電,引入民營資本進入電力銷售環節,通過試點推動大用戶直購電,隨后該傳聞被國家電網否定。
能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深化市場經濟的先決條件便是能源領域價格改革實現市場化。能源行業的改革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改的地步,激活電力體系,電網改革是首要條件,也是整個電力體系改革的關鍵,國有企業不能為了企業的一己私利能阻礙全盤改革。
推動電價銷售改革至關重要,全面放開發電企業與用戶的直接交易。可以讓企業與用戶自己根據自身意愿和需求,通過協商、方式確定成交電量和價格,實現用戶與企業利益最大化,計劃分配電量無疑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減少分配電量擴大市場競爭電量空間,符合各方的訴求。
長期以來很多國有企業發展,因為僅是單一的國有資本,很多企業發展存在著“一言堂”的問題。導致企業面臨著效率、管理和思維方式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國有企業向民間資本開放,對民資有導向作用,給社會資本帶來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有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鞏固國有企業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同時解決國有企業發展面臨的上述問題。
對于能源領域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民營資本一直抱有擔憂,擔心當國資在股權、管理、資源方面占盡優勢之時,放開部分股權僅僅是讓民企進行投資,生產經營環節并沒有給予民企足夠的自由度,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機制也沒有辦法形成,如此一來想要提高行業競爭力恐難于登天。加之電網領域內部改革動力不足,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坦誠的講挑戰還有很多。因此采用反腐加改革的做法,減少內部阻力的同時,也加在增強外部民營資本的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