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優化能源結構,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包括核電工程、風電能源等。
風電,由此成為最被投資人看好的“總理概念股”之一。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明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傳衛坐在臺下,感慨萬千。經過幾年的沉寂,市場終于等到了“風再起時”。對于風電再興的話題,張傳衛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采訪。
金融機構應在“向污染宣戰”的資金方面多給力
《中國經濟周刊》:近年來資本市場對風電產業的投資積極性不斷下降,風電裝機規模連年走低,新增裝機增速由“十五”期間的100%變為負增長,
風電產業的利潤水平連續下降,投資回報率低于社會投資平均水平。國家能源局的數據表明,2013年風電新增投資量較2012年減少約140億元人民幣。經過兩年的沉寂,風電產業的發展再次獲得政策傾斜。政策利好對風電企業的發展起到哪些方面的促進作用?
張傳衛: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并以此為契機促成風電行業的提振。作為企業,我們經歷了低谷,目前特別希望國家每年要制定一個剛性風電開發的總目標任務,尤其是每年不低于25吉瓦(1吉瓦=1000兆瓦=100萬千瓦)并能持續。到2020年,我國總裝機可以達到2.5億萬千瓦,這是很大的一個市場空間。第二就是圍繞這個市場空間和資金、人才等要素介入。希望金融機構響應政府向污染宣戰的號召,在資金上多給力。
《中國經濟周刊》:作為上市公司,你認為當前投資者對行業有什么看法?風電如何才能吸引更多資金介入?
張傳衛:隨著風電開發區域向低風速地區轉移,風電場開發成本持續上漲,包括土地征用、道路建設、輸配電設備、運輸、發電設備基礎工程和人工等方面的費用。此外,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也造成開發企業CDM(清潔發展機制)收益縮水、利潤率縮水,因此金融機構將風電列入高風險行業,取消貸款利率優惠,實行基準利率或利率上浮,造成風電開發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