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企三成產能閑置
從嘉峪關乘坐大巴到玉門,沿途盡是空曠的戈壁灘和連綿的山脈。過了玉門東收費站,湛藍的天空下,一排排整齊排列、槳葉飛轉的白色風機蔚為壯觀。
“玉門現在到處都是風電常”這是當地人最直觀的感受。
玉門市處于河西走廊 “兩山夾一谷”的狹長地帶,特殊的地形為東西風提供了天然通道。據測算,區域內風能資源理論蘊藏量在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的在2000萬千瓦以上。
面臨石油資源枯竭和石油工業衰落的困境,擁有“世界風庫”資源優勢的玉門,將目光投向了風電產業。
玉門市能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996~2013年,玉門已經建成三十里井子、低窩鋪、昌馬、黑崖子等17個風電場,安裝1200臺以上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截至目前,在玉門投資風電場的企業包括國電龍源、大唐、華能、中電國際、華電、中節能、中海油7家“國字號”能源企業。
不過,繁榮的數字難掩現實的尷尬。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盡管玉門風電企業眾多,裝機規模龐大,但風企普遍面臨微利、發電量和并網率低、產能嚴重閑置的問題。
以大唐為例,該公司在玉門共投建了3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近40萬千瓦。其中最早投建的大唐玉門低窩鋪風電場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因電網限電和容量有限,風電場不能滿負荷發電。
“正常情況下我們風電場一年可發電1.7億~1.8億千瓦時,但實際能只發到1.2億千瓦時,電網限電有電送不出去。”上述風電場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產能閑置直接影響到企業效益,目前大唐玉門低窩鋪風電場每年虧損2000萬元。
對于上述說法,低窩鋪風電場宣傳部門負責人并未表示異議。另外,玉門市國稅局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證實,目前大唐玉門低窩鋪風電場的確在虧損。
不過,低窩鋪風電場并非一開始就虧損。該風電場負責人介紹,除了受電網限電的影響,近年來風電場爆發式增長也是導致部分產能閑置的重要原因。“這3年才開始虧損的,我們風電場建設得比較早,起初幾年風電場少,電網限電少,后來風電場多了后,限電就厲害了。”
電網限電導致產能閑置的不只大唐一家。由甘肅華電玉門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投建的華電黑崖子風電場,同樣不能達到滿負荷運轉。
在華電黑崖子風電場的中控室,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時刻盯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整個風電場的運營情況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