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電行業遭遇了“寒流”,在此期間,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大型風電制造公司通過轉型完成了產業布局,在今年中國風電行業開始轉暖的背景下,復蘇在望。龍頭風電企業是通過哪些戰略發展謀劃度過行業寒冬,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此外,2011~2012年間,風電場出現了嚴重的“并網難”和“棄風”的問題,引起了電網企業的重視。在此背景下,電網企業的態度成為焦點。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該還是解決瓶頸性問題,即解決消納市場范圍受限等問題。
在被稱為“黃金五年”的2006年到2010年間,風電行業的發展速度讓外界驚訝。但是,近年來,風電行業在經歷了高利潤、高速度的野蠻生長階段后也進入寒冬期,洗牌隨之而來。
在此背景下,行業中的一些龍頭企業對戰略發展進行了調整,特別是金風科技這樣的企業,通過逐步布局風電場開發運營及風電服務業務,在行業逆境中,市場占有率開始擴大,今年行業轉暖后,公司業務進一步回升。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任浩寧和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用“發展穩健”來形容金風科技。
布局風電服務等業務
在風電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金風科技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按照金風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武鋼的說法,這一階段,金風科技開始由 “風電設備整機制造商”向“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具備生產全球領先的整體風機的能力,還要具備風電前、中、后期的整體服務能力。”
為此,金風科技專門成立了從事風電服務業務的子公司——北京天源科創風電技術有限公司,也是在這一階段,金風科技在風電場開發運營及風電服務兩大業務逐步展開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風電上升期,越來越多的“淘金者”涌入風機制造業,這些“淘金者”在分享行業上升期帶來的豐厚利潤時,所遇到的問題也在逐步增加,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風電設備價格的下滑。
數據顯示,2008年后,我國風機整機價格呈現出下降趨勢,2008年為6500元/千瓦,2009年為5400元/千瓦,2010年下半年已跌落到3500元/千瓦以下。
當時,已有業內專家預言,價格競爭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堅持下去,質量有保證的風機企業將勝出。此外,行業那另一家龍頭企業——華銳風電曾是業內驚嘆的傳奇企業。2006年華銳風電創立,此后僅用兩年時間便成為國內風電整機制造領域的冠軍。2011年1月13日,華銳風電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每股發行價為90元,當時公司的市值飆升至千億。2006至2010年的五年間,被稱為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2009年前,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已經連續6年超過100%,這一數字在2010年達到歷史最高值。
逆境中市場占有率擴大
2011年,政策以及市場的變化,讓風光了5年的風電行業驟然減速。這一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首度出現負增長,風電制造行業驟然進入寒冬,“活下去”幾乎成了所有風電企業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