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或迎風電春天
拐點將現,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今年應該就是轉折點”,談及行業未來,中南電力設計院風電工程師程治和認為,風電行業的低谷已經過去,出于國家戰略考慮,風電肯定是被鼓勵的能源,“過剩的是設備,不是風電”。
按照《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到2015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將達到1億千瓦,當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規劃風電新增裝機7000萬千瓦。
但另一方面,以湖北為例,目前布局風電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國有能源巨頭,民營企業一直難覓身影。
“投資大,回報周期過長是主要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稱,一般情況下,一個高山風電場大約需要10年才可以收回投資成本。“年度回報率不超過8%,這對企業資金要求比較高”。
不過,上述人士均認為,民營資本進入電力行業已經是大勢所趨,“風電肯定不會例外”。就在不久前,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關于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已上報國務院待批,一連串政策“紅包”將會陸續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