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告一年之后,2008年12月5日,中國最大的綜合型裝備制造業集團——上海電氣(601727,SH)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在上海電氣A股上市后,上海電氣集團的上市公司版圖與目前大致相同,除了上海電氣、上海機電(600835,SH),上海電氣集團旗下還有自儀股份、海立股份 (600619,SH)、 上 海 集 優(02345,HK)、S中紡機(600610,SH)。
后期:股權激勵或成改革重點
2008年,上海電氣通過換股方式與上電股份合并被業界稱為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上海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建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上海電氣采用合并上電股份的方式,主要是基于兩大原因:實現公司集中統一管理和搭建新的資本運作平臺,為公司做強做大拓寬融資渠道。”
而在上海電氣集團組建之時,其確定了四大核心產業:電站及輸配電產業、機電一體化產業、交通運輸產業、環境保護設備,此后的產權改革也是圍繞著這四大核心產業。
2008年完成了吸收合并的上海電氣是集團電力設備業務的主要承載主體;從事電梯業務的上海機電則有望成為機電一體化業務的整合平臺,上海機床集團的機床業務和上海電氣印刷包裝機械集團從事的印刷包裝設備業務均屬于這一板塊;而從2010年初自儀股份以335.76萬元受讓上海軌道交通設備發展有限公司綜合監控資產及人員轉移來看,其成為上海電氣集團軌道交通設備的整合平臺;此外,香港上市的上海集優的機械基礎件業務和集團的整體業務劃分較為明確。
一位長期研究機械行業、電力設備的分析師告訴記者,“2008年前后的上海電氣集團整合能做的都做了,現在已經很少有資產能裝入上市公司”。
盡管2010年上海電氣集團重新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四大核心產業聚焦新能源(核電、風電)、高效清潔能源、工業裝備、現代服務業四大核心業務板塊,但上述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調整僅僅是基于市場變化,比如以前沒有核電產業,現在使其變成新能源產業”。
在新一輪國資整合背景下,自儀股份董事長徐子瑛的辭職被普遍解讀為上海電氣改革的信號,但上述分析師認為,“從徐子瑛的簡歷來看,屬于到了正常退休的年齡,此前調整極有可能是正常的職務調整”。
一位接近上海電氣的人士則對此表示,“目前上海國企改革,機電在國企改革方面,還是要聽從集團和國資委的號令,但 (上海電氣集團)改革涉及權利下放、考核方式改變、激勵方式改變這幾種。”
“如果此次上海國資委要改革的話,其他(國資委旗下)集團怎么改,上海電氣集團也會隨大流改,但資產再重組可能性不大”,上述分析師對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