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完全自主研發的UP1500-97機型,取得如此大的優勢究竟源于何處?源于聯合動力在風電行業多年的精耕細作與深刻理解;源于成功積累的4000臺1.5兆瓦風機研發、生產、運維經驗;源于創新探索出的一條平臺化研發之路;源于近二百人的研發團隊全系統細節支撐……UP1500-97機型的研發,啟動于2012年初,初始目標便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國內最大葉片機組。一年半之后,樣機問世,他們成功實現了當初的愿景。越大的風機葉片意味著越強的捕風能力,但風機高載荷的問題也隨之凸顯。于是,董禮帶領的研發團隊從風機結構與系統控制兩大方面入手,對硬件和軟件都進行了全面的技術優化。 在風機結構上,聯合動力的專業化葉片研發團隊加強葉片結構設計,應用先進的高模玻纖材料設計出了一款超長的輕量化葉片,其重量相比常規材質的同尺寸葉片輕了10%以上,抗極限載荷能力提高了20%,抗疲勞載荷能力更是提高了40%。同時,從傳動鏈、齒輪箱、增速箱到機架的結構設計,全部重新進行了適應性設計。更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動力全資控股的專業發電機設計公司,為該機型量身打造了適合超低風速區的發電機,進一步提高了發電效率,并降低了載荷。
在系統控制上,聯合動力擁有一支20人的控制專業團隊,并聘請了行業內專家。經過長期設計與試驗,他們最終決定在UP1500-97機型中采用停機降載控制策略,以減低停機過程中超大葉輪帶來的推力載荷;并采用傳動鏈、塔筒阻尼控制策略,通過轉矩動態調整技術調節阻尼,以減弱疲勞載荷......由于這一系列的控制優化,該機型雖增長了葉片,但與同類機型相比,并沒有增加基礎建設與塔筒成本,還可以與UP86機組共用塔筒,這就又為業主算了一筆降本增效的精明賬。
董禮說:“其實用戶并不十分關心載荷問題,用戶最關心的是風機的發電效率究竟如何。但作為專業的風機制造者,我們很清楚,載荷過大是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因為它不僅關系到發電效率,更與設備的穩定、安全運行緊密相關,不能含糊過去。”最近,又有一個重量級的喜訊傳來:聯合動力UP1500-97機型的研發全程與認證同步,于8月完成了中國船級社(CCS)的設計認證評估,獲得了國內首張真正意義的超低風速機組認證證書,這在中國風電設備業界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與認可。
UP3000-120 探路者激情之翼
其實,早在UP1500-97機型研發啟動之前,聯合動力已經開始著手UP3000-120機型的技術儲備與前景謀劃。很多應用于1.5兆瓦機型的優化策略與技術創新,其實早在3兆瓦平臺中得到了探索與磨礪。尤其是在國內3兆瓦風機市場剛剛萌發的大背景之下,產業供應鏈還遠不成熟,進行UP3000-120機型研發真可謂“深謀遠慮”。 2011年中期,擁有探路者激情之翼的UP3000-120機型啟動研發,差不多也在一年半之后,其樣機于2012年底出爐,今年將在張北一家新建風電場實現它的首次正式亮相。作為目前市場上已經投運的風輪最大的3兆瓦風機,120機型在設 計之初面臨的挑戰比UP1500-97機型更多,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也更加艱巨。不僅必須解決大風輪高負載問題,而且還要面對更加嚴峻的成本控制難題: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一臺3兆瓦風機生產成本高于兩臺1.5兆瓦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