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指出,華銳風電當初的發行價確實存在虛高,在他看來,根據2011年同類股票發行經驗,華銳風電的發行價格應該每股10元至20元之間這一價格區間比較合理。
盡管發行價高企,華銳風電仍超出市場預期募集資金90多億元,成為當年超募資金最多的上市公司。據了解,華銳上市時的市盈率是48倍,而同類風電企業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市場的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
彼時的風電行業和華銳風電,是否仍具有保薦機構稱的“高成長性”?還是這其中有人為夸大行業前景、高估了公司的利潤和市盈率之嫌?
一位風電企業人士指出, 2010年風機價格已經開始大幅下降,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銷售量及銷售價格下降壓力已經顯現,當時整個風電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出現端倪。這種情況下華銳風電是否還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市盈率和增長空間?在這位風電企業人士看來已經不太現實,“華銳風電‘天價’發行的背后,是其大股東和保薦機構等充分利用了國家定價機制、詢價機制、審批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并借由行業龍頭的光環進行炒作而制造的一個資本泡沫。”
“高成長”行業神話破滅
今年上半年以來,華銳風電高層頻頻換血,但企業內部管理沒有實質性改觀,高層對整個產業鏈的把握和規劃仍不明晰。
頗為諷刺的是,一向能夠把準政策脈搏的華銳風電,上市之后旋即遭遇行業“滑鐵盧”。
2011年上半年開始,由于市場競爭加劇、項目建設放緩、下游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 華銳風電、金風科技(002202.SZ)、東風電氣(600875.SH)等風機制造廠商業績普遍出現大幅下滑。
在這一輪行業拐點的沖擊下,華銳風電首當其沖。不僅業績大變臉,營業收入由2010年的203億元跌至2012年的40億元、凈利潤甚至虧損5.83億元。
誰也不曾想到,彼時“天價”發行的風電新貴,如今卻是如此不堪一擊,以至于經過一輪行業洗牌,金風科技等企業一改頹勢,2013年一季度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報喜的情勢下,華銳風電仍面臨著經營虧損的窘境。
據華銳風電201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為6.8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40.98%,凈利潤虧損高達2.49億元。
“這跟企業發展前期極速成長、盲目追求規模擴張之后留下的財務慣性有關。”在任浩寧看來,躥得最快也摔得最狠,在這一輪行業調整當中,華銳風電遭遇的經營困境反映出企業自身的問題。
華銳風電的一位客戶曾經告訴筆者:“我們的一個項目采用了他們3兆瓦的風機,但目前看來服務明顯跟不上。”在他看來,華銳風電自身的內部管理、產品質量、快速發展后的服務等短板逐漸暴露,特別是近年來風機吊裝事故、海外侵權糾紛、自曝財務失誤等負面信息爆發后,華銳風電要想重新贏得市場并非易事。
在2011年進入調整期的風電行業,在2012年依舊持續低迷。由于市場需求萎縮、行業競爭加劇,以致風電企業業績下滑、利潤大幅跳水,整個風電制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對此,華銳風電方面也坦言,2012年下半年是公司成立以來最為困難的階段之一。
據任浩寧觀察,2013年上半年以來,華銳風電高層頻頻換血,但企業內部管理沒有實質性改觀,高層對整個產業鏈的把握和規劃仍不明晰。“同時,在市場危機情況下,華銳風電應變能力不足,在銷售渠道拓展、去庫存以及內部結構調整方面均沒有得到改善。”
2013年的華銳風電依然難言樂觀。
風電行業仍需“貓冬”
鑒于目前的限電形勢和行業發展階段,風電行業2005年至2009 年間爆發式增長的神話已經破滅。然而,經歷了兩年的行業低谷,在投資環境改善、行業洗牌加劇的背景下,風電制造業能否在2013年走出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