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一批致力于風電機組制造的企業,運達擁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研發經驗,掌握了風電行業核心技術,基于多年來技術研發的經驗,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并取得了穩步的上升。
目前,運達在兆瓦級風電機組設計、研發、生產領域擁有扎實的基礎,針對風場的不同地理條件,運達相繼開發出針對臺風、高寒、高原、海島等各種特殊風場環境的系列產品。
憑借良好的技術優勢,運達還承擔了國家“六五”至“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中的風力發電課題,迄今共承擔各類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十余項,并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家行業標準,為風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010年,運達獲批風力發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浙江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零的突破。目前實驗室正在緊張有序的籌建當中,建成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成為我國風電技術領域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產業技術服務的基地,成為我國風力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創新強國的有力推手,運達風電的研發創新能力也將迎來一場歷史性的飛躍。
優質服務,贏得口碑
面對目前行業洗牌及殘酷的價格競爭,運達風電仍然以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為前提,以優質的售后服務為保障,以提供穩定可靠高效的產品為宗旨,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運維經驗,通過轉型升級迅速擴大市場,將產業鏈縱向延伸,給業主真正帶來利益最大化,也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
多年來,運達公司本著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憑借研發中心、技術支持部、售后服務部、項目工程部強大的技術團隊,提供微觀選址、項目分析、技術培訓、安裝指導、調試運行、故障處理等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結合全方位的項目管理體制,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實現全程服務,快速響應。
為提高風機的發電能力,確保風電場安全、可靠、極限輸送,運達風電還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遠程監控,實時監控風場動向,保證最及時最準確的技術服務;重視設備巡視管理,推行設備巡檢標準化,狠抓責任落實;加強備品備件管理,及時提供所需備件;積極排查隱患,提出合理化建議,推進技術安全整改;規范現場管理,故障處理,及時響應。完善的故障處理體系結合24小時快速響應機制,確保了風機安全可靠的運行,大大保證了風機的可利用率和發電量。
中節能張北三期風場,由于地理環境因素,電網調試時間推后兩個多月,為使風機盡早投入運行,避免給業主造成損失,運達售后服務部僅僅用了短短30多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66臺風機的調試工作;今年8月,50年一遇的強臺風“海葵”進入我國東海東部海面,陣風最大風力達到16級,電力、水利、交通、通信嚴重受損,然而“海葵”侵襲范圍內的大陳島、穿山半島、臨海括蒼山等6個風電場項目中的運達風電機組全部安然無恙,臺風過境第二天,運達啟動全面安全巡檢預案,全部恢復運行。
作為浙江的本土企業,運達還在浙江省內建立了“四小時經濟圈”,運達的售后人員能夠在四小時之內趕到省內任何一個風場,對風電機組進行及時檢查和維護;另一方面,運達更熟悉沿海地區的風況和氣候條件,在風資源調查、微觀選址、現場施工和運輸、風電運維等方面能夠給予更細致的服務,也因此成為業主首選企業。
據運達風電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風機可利用率均保持在99%以上,運達大西山風電場11臺1.5MW風電機組風機平均可利用率高達99.53%。運達寧波穿山項目、內蒙古蒙能項目等多個項目總發電量已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客戶滿意度調查問卷顯示,運達的客戶滿意度為100%。
業內專家推測,隨著我國大量風電機組質保期的結束,風電場的運維服務未來將是一個很大的新型市場。基于打造“專、精、特、新”的企業戰略,在加快產品轉型升級的同時,運達也在努力探尋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等多種盈利模式,運達將依托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多年的運維服務經驗,拓展業務范圍,依托南北四大生產基地,努力打造風電領域的“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