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風電設備商就制造而制造的出生方式不同,1998 年6月9 日誕生的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經歷了新疆達坂城風電場“十月懷胎”的孕育過程,風能項目開發、風電場運營管理、外國風機運行維護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成為“腹中金風”的先天營養。
當國家期望中國風機與國外風機以并肩并網發電的方式站立在中國風電場上時,作為風機制造商的金風在新疆應運而生,為上世紀90 年代末期的中國風電產業開啟了一扇“中國制造”之門。
到了2006 年,金風進入全球整機制造商前10 名,2009 年以全球市場份額7.2% 的業績排名第五,繼續保持著穩健發展的態勢。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風電爆發式增長的氛圍中,金風卻并沒有那么急切地要去擁抱更多的裝機量,因為金風的高層已經意識到,市場份額的急劇膨脹并不一定會給金風帶來健康的成長,正如金風董事長、CEO 武鋼所言:“保持速度,更要保持健康的成長。”其實,2008 年初春,金風的高層就在醞釀戰略轉型,“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模式成為轉型方案的核心內容。
一位政府高官在公開場合談到金風的成長史時稱:“從一定程度上講,金風是歷史的產物,其成長讓人看到了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腳印。”
《風能》記者在查閱有關中國風電產業史的資料中發現,2005 年10 月出版、由時任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局長徐錠明作序的《風力12 在中國》一書,將金風作為中國風機制造業中的“成功案例”予以解讀,并提出了“2010 年金風如何發展,整個風電界都在拭目以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