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批準南方電網與粵電集團在廣東分別開展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專家稱意味著今后海上風電的開發可能會由特許權招標轉變為常規項目審批,這無疑給正處于調整期的風電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以華銳風電為代表的海上風電企業或將成為主要受益者。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一旦此次政策正式調整,海上風電將再度掀起風電開發的波瀾,有助于拉動風電行業的需求,助推產業走出低迷期。”他指出,有望獲益的風電企業包括兩類:一類是以華銳風電為代表的海上風機制造商;另一類是海上風電開發商,譬如率先在南海布局的南方電網與粵電集團。據了解,華銳風電已成功出產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中標上海臨港海上風電一期10萬千瓦示范項目。
就在近日,科技部發布的《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規劃建設6個陸上和2個海上及沿海風電基地,尤其是潮間帶和近海風電將進入快速發展、規模化開發階段。
從2010年起,我國海上風電的開發模式一直采用特許權招標的形式進行,并開展了第一批100兆瓦特許權的招標。但是迄今為止,首批4個海上風電項目仍未全部開工,第二批項目也處于擱淺狀態。
特許權招標轉為常規審批不僅能夠破除目前海上風電發展困局、吸引開發商投資,而且也能推動風機廠商加大研發,提高風電機組性能、降低風機成本,促進我國海上風電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