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歷經15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談判,中國終于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3個成員。入世后,中國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比較優勢,通過融入全球經濟破除了資本、市場和技術等要素約束,實現了貿易和宏觀經濟的爆炸式增長,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穩定全球經濟、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引擎。現在中國已成為世貿組織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核心成員。
回顧中國加入WTO過去十年的歷程,越來越多的中國民族企業依靠自主創新,走出國門,參與到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然而,當原來那些有恃無恐的經濟強國的企業逐漸意識到中國民族企業的強大時,麻煩也隨之而來……
落后要挨打
強大也會受到攻擊
中國民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頻頻遭遇訴訟。據WTO秘書處統計顯示,2008年,全球新發起反傾銷調查208起、反補貼調查14起,中國分別遭遇73起和10起,占總數的35%和71%。中國連續15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重點,每年涉案損失300多億美元。在受金融危機沖擊全球經濟最為低迷的2009年,中國的出口占全球的9.6%,而遭遇的反傾銷案占到40%,反補貼案占75%,遭遇的貿易調查數占同期全球案件總數的43%。
一系列的貿易摩擦中,以中美的貿易糾紛最為引人注目。在貿易戰、匯率戰之外,近年來中美的貿易摩擦延伸至了新能源領域。風電、光伏太陽能等中國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新能源產業,成為了雙方貿易摩擦的焦點。
近年來,隨著政府以及社會對于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清潔能源行業在政策上受到的扶持力度以及在未來發展中所占的重要性越來越大,而中國在世界清潔能源的版圖中也開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風電是清潔能源的,也是目前來說最為成熟的新能源之一,中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對電力消納能力巨大的東南部沿海風力資源開發,風電的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匹配將進一步促進這一新能源在中國的發展。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透露,“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在江蘇、山東、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沿海區域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場。
近年來國家著力將海南建設為旅游國際化程度高、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島型國際旅游目的地。《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積極發展風力、太陽能、潮汐、生物質等新能源”。
海南早在1985年就曾進行過建設大規模風電場的探索,近年來,更加大了發展風力發電項目的力度,而包括華銳風電在內的國內各大新能源相關企業也積極配合相關政策的實施。目前海南省共建成投產東方風電廠、華能文昌風電廠、中海油四更風電廠等5個項目。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全省已建成新能源裝機容量249.5兆瓦,其中風電項目達到244.5兆瓦,預計2015年風電裝機規模將達744.5兆瓦,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新能源開發的一顆明珠。
雖然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進入下半年以來,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糾紛卻漸呈上升之勢。繼9月14日,美國超導公司高調宣布將在中國對華銳風電提起涉及知識產權的刑事和民事訴訟后,10月初,美國光伏零部件安裝企業Westing House Solar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希望調查中國光伏企業阿特斯太陽能專利侵權。10月11日,美國能源部干預中國購買Evergreen Solar資產,希望阻止該企業的一種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落入中國競爭對手手中。10月19日,SolarWorld美國公司聯合其他6家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針對我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和組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
而在一年之前,美國方面曾正式請求WTO對中國政府向風機制造商的補貼展開調查,認為中國風機制造商是在政府的保護下快速崛起,阻礙了公平競爭。
不可否認,隨著中國企業的日益強大,在技術上的迅速發展,在今后的十年,隨之而來的國際知識產權的糾紛和爭端可能會愈演愈烈。知識產權的保護是西方跨國公司的最后一道屏障,因為是專利的技術,所以它是高附加值,也是關系到他們最根本的核心利益。中國企業要跨過這道坎,不容易。
技術趕超先進國家
知識產權之爭頻發